跳到主要內容

中港股市共榮圈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7日 06:35
2015年07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港股市這幾個星期經歷了互榮互辱,股震突顯了香港作為資本市場自動提款機的作用,長遠看,有利改善大陸和香港的關係,甚至有利香港民主發展。


中央政府暴力救市令海外投資者側目,我個人對於中央應否救市看法比較中立,關鍵在於有效和公平。


短期看,中央政策是制止了恐慌性拋售,但由於有很多隻股票,尤其是細價股仍是停板,不少短盤未被消化,後市仍然是有隱憂的。當然掩耳盜鈴也有奏效的時候,股民民心一旦轉向,復牌之後,大家再炒個不亦樂乎亦說不定。我覺得由於細價股目前股價仍然甚多水分,始終要有人「埋單」,再跌一些,未嘗不是好事。


至於論公平,今次中央要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管理層及董事參與回購和禁售,由於指數成分股很多都是國企,大股東都是國資委,完全體驗中國共產黨的雷鋒精神,沒有什麼大不了。


流動性高 累港股跌勢更兇

香港和中國的股市關係亦是很微妙的,讓我們回顧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自從去年第四季中國股市開始暴漲,港股的升勢是遠遠落後予A股的。之後很多大陸資金覺得要來香港炒落後,通過不同渠道將資金運到香港,製造了港股的第一波升勢。


但單論幅度而言,A股今年的最高位比起年初時,上升了40%,港股只及其一半。後來A股大幅回落,但港股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


到了7月6日星期一,中央針對藍籌及金融機構股的救市措施,並沒有揭止大陸跌市,星期三7月8日,港股的跌勢比A股劇烈。證券圈內消息是不少大陸富豪因為國內股票停板,要在香港套現將資金運回中國補倉,這裏其實見證了香港股票市場流動性之深,和中港兩地資金流向渠道之暢通。陸資要棄港救中,令超過一萬億的帳面資本就此泡湯。


香江明珠 中央更珍惜

今次跌市,震央雖然是在大陸,但香港作為一個流動性高的市場所面對的波幅往往比A股更為劇烈。朝好的方面想,香港市場的參與者,不論是佔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又或是本土散戶,他們都經歷過大幅波動的牛熊市,反對比較鎮定。再者,外資的參與,在市場反應過激時,他們便會入場套戥,給市場帶來支持。


7月8日,港股當日高低位差距超過2000點,等於過往某些年整年的波幅。然而香港人掃地的依舊掃地、飲早茶的依舊飲早茶、打呔上班的依舊打呔上班、提款的仍舊去提款,沒有人去中聯辦或證監會或港交所示威抗議。中央又怎能不珍惜香港這顆明珠。


[張宗永 翼之聯想]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