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國華﹕阿爾索斯計劃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18日 06:35
2015年07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的一大成功因素是吸引和消化移民的能力,令美國能維持年輕的人口。其實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已展開其吸納人才的計劃。當時美國實行「阿爾索斯計劃」,組織一隊特種部隊,專門把德國科學家帶到美國去。


1943年10月,美國特種部隊接到情報,指德國人正在黑辛根一個紡紗廠內製作比黃色炸藥強1000倍的新型炸藥,加上美國的郵政截獲一封由德國黑辛根寄出的信,推測該區可能是特殊的實驗基地。1945年4月,特種部隊在海德堡佔據一個實驗室,俘獲幾位重要的科學家,並得知有20多名科學家正在研究原子科學。同年5月2日,特種部隊找到了德國著名原子物理科學家海森堡,並把他帶回美國繼續其研究工作。此外,美國還按波恩大學一份列有1500名科學家的名單逐個搜尋,將他們帶到美國。此舉令美國不但能阻止德國研究核武,更吸納到大批科學家。二戰後,美國研究飛彈、核子物理、太空探索、電腦,當中首兩項都是美國在德國即將成功之際搶奪過來的。


和平時期爭奪人才很簡單,只須讓留學生畢業後在美國工作;戰爭期間卻要靠搶,搶不到就殺。美軍曾下令,如果蘇聯與美國都找到德國的科學家,他們寧願把科學家殺光,都不願讓他們落入蘇聯手中。


綜觀上述事件,美國這種吸納人才的方向非常吸引,連德國培育出來的科學家都願意留在美國,給我們一個相當大的啟發。


註: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五十年後》由葉國華主持,逢周六下午2時播出,分析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文章由香港政策研究所許欣琪、黎婉嫻整理

作者是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