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由傳媒生態看經濟樓市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7日 06:35
2015年07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本港傳媒業界風起雲湧:於本港歷史悠久的《新報》及《成報》,前者已正式結業,後者的母公司亦已申請清盤;周刊方面,《忽然一周》即將停刊,至於《壹週刊》亦將大規模削減人手及轉型,似乎意味着傳媒業新一輪汰弱留強戰即將展開。


二手盤購買力明顯不足

其實傳媒生態與所有人也是息息相關的,因為「你不愛競爭,競爭會找上你」。正如本人所屬的地產代理業界,同樣離不開日漸加劇的競爭,要在行業站穩陣腳,必須隨時掌握市况最新發展。目前樓市仍離不開一手熱、二手「價高量穩」的局面,雖然二手交投再創新高仍時有所聞,但成交量明顯落後,出現背馳現象。現時樓市的二手購買力明顯不足,有市場人士歸咎於不少買家「轉投」一手,以及二手盤源匱乏所致。但值得留意的是,有統計顯示,去年上、下半年本港10大藍籌屋苑放盤量按年減約兩成,惟今年已不減反增,並較去年底微增至近2650伙,似乎盤源荒問題悄悄出現「反底」迹象。 在盤源漸趨增加、美國加息迫在眉睫、加上政府數據顯示未來房屋供應與日俱增下,樓價未來可能略見回調,但如本人上一期專欄所言,最近樓市「一跌即接」,明顯有強力支持,似乎短期內樓市暫未有大跌之虞,只要在入市前做足風險評估,小心做好「防風措施」就可以。


讀者不妨想想,近期傳媒業接二連三出現倒閉或裁員,明顯已非「單一」或「個別」事件,大家應小心留意「經濟已無聲無息地轉壞」的可能性。筆者絕非「唱衰」經濟,只是嘗試從小處着眼:假如未來一兩年經濟不幸走下陂,投資置業時就有必要考慮,過分進取的投資所涉及的風險。事實上,本月初中港股市急跌已是一次警號,倘若環球股市突然再現「黑天鵝」事件重創經濟及股市,進取型投資者定必虧損慘重。現時投資者應多持有防守性強、自住收租皆宜的物業,同時兼收避險及抗通脹的功效,方為上策。


香港置業高級執行董事

[伍創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