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不同原料填機場或致滲水長青網文章

2015年07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7月27日 06:35
2015年07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機場中場客運廊工程因地質問題,令地底挖掘工程出現滲水,有專家估計,機場島以不同填料填海而成,其多變地質或導致嚴重滲水。本報翻查資料發現,過往機場曾因地質問題致工程延誤,並需要改變原有設計。人人監機會召集人周月翔表示,興建客運廊主要解決現時泊位不足問題,擔心工程延誤會影響機場運作,她5月曾與機管會會面,但對方未有透露延誤問題,質疑機管局內部混亂。


底部海沙頂層泥石 難確定地質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陳健碩表示,他沒有參與是項工程,亦沒有業界向他反映過相關問題,但按經驗估計,「地質勘探出現不可預期的問題」是與填海區域的地質有關。


他解釋,當年赤鱲角採用兩種原料填海,一種是海沙,物質均勻穩定,另一種是赤鱲角群山經爆破後取得的泥石,但其大小、質量不一,在海底的變化較大。他稱,當時工程部分區域,是底部採用海沙,頂層使用泥石,難以詳細記錄哪一個區域採用哪一種原料,但即使施工前勘探,仍然有可能未能確定工地地質。


倡垂直挖洞 注石屎漿化學漿防滲透

陳健碩指出,填海的泥石之間易有罅隙,容易滲水,加上工地近海,有無限量海水會滲入工地,堵截地下水源有困難,「若地下全是海沙,做灌漿會較容易填補隙縫,但若是泥石,空間較大,漿都不知流到哪裏去」。他說,承建商可以在工地垂直挖洞,透過鋼管分別將石屎漿及化學漿注入洞口,防止滲透。


陳健碩看過記者的工地現場相片,形容工程最困難是處理地基部分,現時只餘客運廊部分位置未封頂,他初步估計可以在幾個月內完成內部裝修及機電工程,趕及完工。


本報翻查資料發現,機場島地質並非首次導致工程延誤。機管局在1990年代預備工地興建赤鱲角機場時,發現工地屬易變的土地,故決定將客運大樓的位置向西移190米,以紓緩惡劣地面情况所造成的影響,又曾因「地面情况出現特殊變化」,延誤移交工地予承建商展開工程的時間。


至於未來興建三跑道系統時,亦會涉及挖掘現有機場島土地,以興建長2600米的旅客捷運系統,連接2號客運大樓至新跑道客運廊,及興建新的行李處理系統等。此外,現有2號客運大樓亦會擴建,及興建地下旅客捷運系統車廠。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