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絕非惡意做空 只為保本對冲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04日 06:35
2015年08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以為中央救市已告一段落,但看來「中證金」這主掌救市的新貴,手上還有高達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或更多的彈藥,仍伺機出手。另一邊廂,中證監亦加緊調查「惡意做空」。最新矛頭直指某些程式買賣基金,以及一些外資大鱷。情况有點類似美國把2010年的flash crash(閃崩),賴在一個跟阿媽同住在倫敦的宅男的頭上(更離譜!)。


干預市場達到了什麼目的呢?可能避免了股市以至實體經濟的災難崩潰。但令我費解及擔心的是整個系統是否真的那麼脆弱?升完一倍多,連一個認真一點的20%至30%調整都承擔不了?


救市的另一目的是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國內金融界,大部分人口頭上仍然對中央充滿信心,但股市似乎仍在尋底。外資毫無疑問信心已極速插水,資金也加快流出中國。著名對冲基金經理Bill Ackman形容中國這場金融危機,比2008年美國的情况更嚴重。有點危言聳聽,但以3萬億的可能救市規模,跟GDP的比例,確不少於當年美國用7000億美元來為銀行增資的TARP行動。


大規模干預市場的代價又是什麼呢?無可避免的後果必包括扭曲市場及減低效率(efficiency)。下列三個主要的宏觀扭曲現象﹕


(1)國家隊已買入了一萬多億的股票,將來是賺還是蝕,屬未知之數。但這筆巨資肯定影響了一些別的重要財政支出或投資,如醫療、教育、基建等。要不然錢就是直接印出來的,這樣就更增加了走資及人民幣貶值壓力。


(2)減慢國企改革及企業減債的步伐。上半年IPO才集不到1000億元,二級增發亦集約3000億元。但現在IPO又停了,國家反而增持過萬億元股票。混改、企業去槓桿化,都明顯退步了。


(3)今年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頭戲是要加入IMF的SDR。為此中央寧犧牲出口,都力托人民幣。幸好上周IMF總裁拉加德說A股市場的波動不會影響SDR的決定;但願如此。但納入MSCI指數一事,暴力救市必有負面影響。


內地救市 反令市場減低效率

市場效率減低亦有三個明顯例子﹕

(1)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上半年有30多家提出私有化。7月股災前,股價相對收購價的平均折讓約10%。股災最激烈的那幾天,平均折讓擴至超過30%,現水平仍近20%。這反映外資認為大部分私有化計劃將告吹。


(2)A股有4種相關期貨﹕內地的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跟在新加坡交易的富時A50。股災前,這些期貨跟現貨一直都頗貼水,有些時候期貨更有溢價。股災後,不能再融券做空,唯一對冲方法就是用期貨,所以期貨價就開始低水。連有助市場效率的index arbitrage(指數套戥)也不能再做。最低的時候,這些期貨曾嚴重低水超過10%,現時仍有3.5至6%。


(3)市場失效的另一佐證就是A/H差價的演變。本來QFII、QDII、滬、深港通等渠道,就是用來逐步打開資本帳;最後A/H股如能互通,那麼差價就會消失。但從去年A股起飛,A/H差價反而擴大,反映內/外資對中國股市估值的嚴重分歧。過去一年,上證指數跟A/H差價的相連系數高達0.52,意思就是A股升時,差價一般擴大,反之A股下跌,差價收窄。但7月股災那幾天,A股大部分停牌或跌停,沽無可沽,投資者唯有拋售H股套現。A/H差價曾高達50%!現差價仍約四成。那麼如認為未來數月,A股仍續整固或再下跌,可考慮繼續持有H股,然後做空約同額的A股期貨; A/H差價可能收窄一些。


這策略是保本對冲,絕非惡意做空。


中環資產投資 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