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宋楚瑜與「大聯合政府」新思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0日 06:35
2015年08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宋楚瑜宣布參選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並沒有跌破太多人的眼鏡。媒體樂此不疲地熱炒「宋楚瑜效應」,各路專家則忙於分析對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與國民黨候選人洪秀柱選情的影響,並開始聚焦討論宋洪之間的「棄保效應」,究竟是棄誰保誰。不過,筆者關心的則是宋楚瑜提出「大聯合政府」的玄機,包括宋陣營可能出現的另類選擇。


宋拋「聯合政府」說,批判的是阿扁後期與馬英九時期「完全腐化」的「完全執政」模式,從而強化該說的正當性。宋的前提顯然是宋當選後尋求各黨合作的用意,不過由於幾乎沒人看好宋能壓倒蔡洪而在大選勝出,因此大多對「聯合政府」說不以為意。其實,筆者以為「聯合政府」說最具玩味的地方,是提供了蔡當選後親民黨與民進黨共組聯合政府的想像空間。


或許坊間對向來被視為泛藍陣營的親民黨與民進黨政府合作之為,或不屑一顧,或嗤之以鼻,然而基於共同利益下的合縱連橫,自古有之。過去日本政壇20年來也有多次讓人跌破眼鏡的「聯合政府」出現。


戰後1950年代後半葉至1990年代前半葉的日本政壇長期存在自民黨與社會黨兩大勢力的競爭,是為「55年體制」。一個是保守勢力的老巢,一個是「革新」左派的本家,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然而,水火不容的兩黨卻在1994年奇蹟般地組成了「大聯合政府」。無他,正是基於利益的夢幻組合。對自民黨而言,這場戲提供了下階段重奪政權的契機,而對社會黨而言,則是促成與亞洲鄰國和解的機會,造就了翌年發表且影響迄今的「村山談話」。


「自社聯合政府」結束5年後的1999年,自民黨與另一個宿敵「和平政黨」公明黨組成了「自公聯合政府」。其時的自民黨為了確保參眾兩院的過半席次,尋求與公明黨的合作,而過去被自民黨批「政教合一」的公明黨則欲藉自民黨這把保護傘,既確保該黨的穩定發展,又標榜因加入了執政聯盟,平衡了自民黨的「暴衝」。去年至今炒得沸沸揚揚的「集體自衛權」,也因公明黨的「把關」,加了「三要件」,大幅度減低了日後對外出兵的可能性。經過了民主黨主政3年的混亂後,自民黨於2012年底在眾院選舉大勝後仍樂意與公明黨合作,為的是尋求修憲門檻參眾二院各獲三分之二的支持。兩黨各有所需,已維持了長達13年的聯盟關係。


要實現夢幻組合 兩黨須有共識

參考日本政壇的個案,倘若蔡英文順利勝出,而親民黨若能在立委席次有較可觀的斬獲,則「民親聯合政府」就不再是不可能。不過,要實現此一夢幻組合,還有一道門檻,那就是兩黨必須透過政策協商,在主要政策方面達成妥協性共識。蔡英文主席已經提出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發展兩岸關係,此一政策方向與柯文哲的「白色力量」及宋楚瑜的親民黨之間已存在許多可以連接的空間。


蔡英文入主總統府後,若能透過組成聯合政府將親民黨拉進來,最大的助益是有助於穩定兩岸關係,親民黨能夠扮演緩衝劑的角色。對親民黨而言,不僅免於進一步的被邊緣化,還能活出一片天來。各有所需,何樂而不為?


台灣政治,需要新思維,那麽香港呢?「泛民」與「建制」兩大陣營何不為了香港今後的民主發展與社會的長治久安,也來一場「大和解」,並共同探索未來合組聯合政府的可能性呢?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