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股市牛皮,反而刺激債券交投,第5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5、港交所掛牌編號4228)昨日上市,成交額創歷來iBond之最,超過所有港股,按收市價計亦僅次於首批iBond,一手帳面賺550元。專家呼籲「有得食糊就食」,因通脹預期已回落,這批iBond回報將較以往遜色。
散戶在沽 有人大手收貨
iBond 5甫開市即報105.35元,這亦是全日最低價。即使不少散戶沽貨,仍有投資者高追,早段一度高見105.7元,收市價為105.5元,若兩手盡沽,帳面賺1100元,首日回報是第一批iBond以來最高。不少成交亦在高於收市價的情况下進行(見圖),全日最高價105.7元,成交更只有一手。據報價機的紀錄,昨天iBond 5主動買盤和賣盤次數比例是1比99,按股數計為1比4,顯示散戶在沽,有人在大手收貨。
是次成交額是歷來首日最高,達17.72億元,涉及16.8萬手,而且不少散戶從銀行的場外交易市場(OTC)沽出,若計入OTC的成交額,或有兩成持貨已變成「即日鮮」。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iBond原意除了讓市民抗衡通脹,政府亦欲借此激活本港債市,然而散戶把iBond當股票買賣已成常態,普遍沒耐性持貨3年。
彭偉新:仍持貨應即沽 鎖定利潤
幾家銀行都表示,昨日成交較以往的iBond活躍。中銀香港(2388)指出,昨日轉倉未見活躍,大多數客戶選擇OTC,與去年同期比較,該行OTC成交量增加50%,交易主要為客戶沽出iBond。星展更指出,昨日OTC成交額及交易量均增加逾2倍。
不過,與港交所的場內市場價格相比,OTC成交價相對較低。例如星展的最低買入價只有103.5元,最高亦僅104元。中銀香港則有104.7元,恒生銀行(0011)則較高,最高為105.1元,亦較場內的價格低。券商信誠提供的回購價則較高,為105.509元。
蘇沛豐:機構投資者對iBond有需求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iBond首日價格高於105元,是比預期好,相信與股市不明朗有關。另一方面,本港債市選擇不多,一般只有政府債券或外匯基金票據,故機構投資者對iBond有需求。
彭偉新則稱,昨日iBond價格高,可能反映內地上月通脹數據;但「美國今年將加息一次,屆時債價必定受影響」。他認為,若仍然持貨應該即沽,鎖定利潤。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散戶在沽 有人大手收貨
iBond 5甫開市即報105.35元,這亦是全日最低價。即使不少散戶沽貨,仍有投資者高追,早段一度高見105.7元,收市價為105.5元,若兩手盡沽,帳面賺1100元,首日回報是第一批iBond以來最高。不少成交亦在高於收市價的情况下進行(見圖),全日最高價105.7元,成交更只有一手。據報價機的紀錄,昨天iBond 5主動買盤和賣盤次數比例是1比99,按股數計為1比4,顯示散戶在沽,有人在大手收貨。
是次成交額是歷來首日最高,達17.72億元,涉及16.8萬手,而且不少散戶從銀行的場外交易市場(OTC)沽出,若計入OTC的成交額,或有兩成持貨已變成「即日鮮」。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iBond原意除了讓市民抗衡通脹,政府亦欲借此激活本港債市,然而散戶把iBond當股票買賣已成常態,普遍沒耐性持貨3年。
彭偉新:仍持貨應即沽 鎖定利潤
幾家銀行都表示,昨日成交較以往的iBond活躍。中銀香港(2388)指出,昨日轉倉未見活躍,大多數客戶選擇OTC,與去年同期比較,該行OTC成交量增加50%,交易主要為客戶沽出iBond。星展更指出,昨日OTC成交額及交易量均增加逾2倍。
不過,與港交所的場內市場價格相比,OTC成交價相對較低。例如星展的最低買入價只有103.5元,最高亦僅104元。中銀香港則有104.7元,恒生銀行(0011)則較高,最高為105.1元,亦較場內的價格低。券商信誠提供的回購價則較高,為105.509元。
蘇沛豐:機構投資者對iBond有需求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iBond首日價格高於105元,是比預期好,相信與股市不明朗有關。另一方面,本港債市選擇不多,一般只有政府債券或外匯基金票據,故機構投資者對iBond有需求。
彭偉新則稱,昨日iBond價格高,可能反映內地上月通脹數據;但「美國今年將加息一次,屆時債價必定受影響」。他認為,若仍然持貨應該即沽,鎖定利潤。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