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股災 無礙經濟大局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1日 06:35
2015年08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A股市場自2014年7月開始的政策牛市,亦是槓桿牛市。中國證監會早在1月已經關注過度融資。1月16日(星期五)收市後,證監會通報12家券商兩融違規。1月19日,上證指數就暴跌7.7%。之後證監會發言人又叫大家對證監會調查券商兩融不宜過分解讀,給投資者派定心丸。到牛市愈升愈急,證券業協會等四家自律組織在4月17日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融券業務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市場認為是「鼓勵賣空,打壓股市」。證監會翌日否認,稱「這是誤解誤讀」。但4月底開始多家券商輪流降低融資比率,則是事實。


場內融資可控,場外融資失控。於是有6月12日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資訊系統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引發一場股災。A股自6月15日開始下跌,跌了2個星期,中央政府看形勢不妙,才有6月27日人民銀行的宣布,自6月28日起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並降息0.25厘。但市場情緒已經逆轉,利好政策擋不了龐大的沽壓。7月1日,滬深交易所宣布下調市場交易費用、證監會放鬆兩融限制。7月3日,證監會表示會減少IPO數量,中央匯金也入市買股。7月4日及5日(周六、日),中央政府提出一連串救市政策。7月6日,市場高開低收,對政府政策投不信任票。6、7、8三天,國家隊入場救市買大藍籌,猶如泥牛入海,千股跌停,一遍慘綠(大陸報價是紅升綠降,與香港、美國的綠升紅降標示相反),市場頹勢畢露。中央政府和業界人士不斷出招穩定(股民)軍心,有所謂的「20道金牌」措施,俱不見成效。上市公司索性停牌避難,出現過半數上市公司掛免戰牌的奇景。


中國應躲得過中等收入陷阱

政府初期救市的思維,是買大藍籌托指數、減息減交易費減IPO等以增市場資金供應量,但對焦錯誤,不能解決小盤股的流動性問題。據報證監會在7月8日晚約會了幾個證券公司的大佬,經過高人指點,7月9日成為政府救市的轉捩點。國家隊改變策略,開市便買入創業板和中小板ETF,給這些小盤股提供流動性,加上20道金牌限制沽售股票的壓力,以及公安插手調查惡意沽空的新聞,市場立馬轉穩向上。股災終於成功了結,市場總算穩定下來,雖然代價不菲。


股災源於清理場外融資及跌停板延伸的流動性風險。救市初期只托指數忽視流動性問題,後期以行政命令限制沽售壓力,這些舉措都不可取。話雖如此,中國資本市場在跌跌碰碰中成長,出現意外不奇怪,大家不用過度解讀這次股災。什麼金融危機、系統風險,都是過甚其辭,不值一晒。


今次股災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有多深遠,暫時難以估計。樂觀的看法是小波折不影響大局,猶如1987年10月的美國股災對美國經濟影響很小;悲觀的看法就認為中國過不了中等收入陷阱這一關。我今次是屬樂觀派。


mfchan@nobleapex.co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