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幾年,學校舉辦了多次的遊學交流,筆者都盡量和老師學生一起出門去,為的是要讓孩子從不一樣的情境中,學一點教室裏沒有的事,以下是其中的點滴,大家認為「遊學」值得嗎?
「校長,校長,我們的房間窗門是一度門,好恐怖啊!可以換房嗎?」老師們剛分配好房間,回房不久,兩個男生怯生生地來「求救」。校長和老師領着男生回房間去,把那度門拉門,大家嘩一聲,原來門後是個能欣賞星空的私人花園,那是個豪華套間,男生忙說「不換房間了」。孩子們明白面對不肯定的情境時,人總會害怕;只要冷靜尋求「真相」,疑慮可消除。
「校長,請問今天我應該穿波鞋還是涼鞋?」「孩子,今天我們到的地方有沙灘和沼澤,你自己能決定嗎?」小四的男生想了一會說自己可以決定了。
「校長,我的身分證不見了。」那天飛機誤點,回到香港接近晚上11時,女生在機場入境前呼救。噢!身分證是還不到兩分鐘前老師剛派給她,現在不見了?校長請孩子想想該做什麼,孩子深呼吸後說想沿路回頭找找看,校長陪着她走了幾十米,身分證在地上,女孩子說下次會小心拿好東西了。
「校長,我們可以再上遠處的城台嗎?很難得來到萬里長城啊!」女生剛才還說跑不動且畏高呢,現在信心十足地期待着,結果老師、我和幾個孩子再跑高了,看得更遠了!
隨着課程改革推動「全方位學習」,不少學校都組織遊學交流,每逢聖誕、復活節及暑假,機場都可見一群一群整裝待發的學生、老師和家長;遊學或與外地交流(包括內地)已成為不少學校的必有活動。「遊學」是指從遊歷中學習,包括知識、技能,更重要是體驗當地社會民風民情,還有是獲取不同的生活經驗,如﹕自理自律、群體紀律和責任等;所以有效的「遊學」應該是經過教師悉心的安排,在沿途中不時的引導,再加上參加者遊學前後的努力和投入,當然還有家長的合作支持,「遊學」才不至成為「遊玩」。
師生做好準備 遊學不變遊玩
筆者服務的學校,四至六年級都有不同主題的遊學交流,並且提供助學金和獎學金,支持學生參與。四年級是以自然生態和環保教育,配合常識科和綠色生活的發展。除了參觀環保設施、火山地質和鹽田外,更有溯溪活動,讓學生親身在溪流逆流而上,體驗自然環境的奇妙和接觸不同的溪流生物。
五年級以認識中國歷史和航天科技為主題,配合中國語文課有關「圓明園」課文、常識科中史及太空課題等。由於我校與北京豐台區東高地第二小學已結成姊妹學校多年,學生們會入住北京學生家庭,更深入認識當地民風,也學習與陌生人相處時應有的自律和尊重;看見學生由最初侷促害羞,到幾天後依依不捨,繼而成為有來有往的成長伙伴,為人師者的辛勞都值得了。
六年級學生即將升中,學校為對英國文學、歷史及科學特別有興趣的學生舉辦兩周劍橋英語學習課程,學生在英國劍橋大學內住宿,跟不同學校的學生和當地老師一起上課和活動,最後還要組織演出。課程完結時,學生認為最重要是擴闊了視野,學懂自理自律,更加強了學習動力,大家都說要在劍橋念大學呢!
此外,音樂科定期舉辦維也納大師班學習交流和參加外地音樂比賽;體育科舉辦球類或泳隊集訓交流比賽等,再加上遊學回來後的分享匯報,學生們在知識、技能和生活態度上都獲益良多。
作為校長和老師,我們深明籌辦有意義的遊學所,帶來的工作量遠比教幾節課多,也體會到帶着幾十個孩子,人家父母的「心肝寶貝」那份責任和風險是何等的沉重;然而個人還是樂於與學生們到處「遊」,到處「學」,為的是讓學生們有更豐富和不一樣的經歷。
作者簡介﹕五位校長輪流執筆,說出教育心底話
文﹕港大同學會小學校長黃桂玲
「校長,校長,我們的房間窗門是一度門,好恐怖啊!可以換房嗎?」老師們剛分配好房間,回房不久,兩個男生怯生生地來「求救」。校長和老師領着男生回房間去,把那度門拉門,大家嘩一聲,原來門後是個能欣賞星空的私人花園,那是個豪華套間,男生忙說「不換房間了」。孩子們明白面對不肯定的情境時,人總會害怕;只要冷靜尋求「真相」,疑慮可消除。
「校長,請問今天我應該穿波鞋還是涼鞋?」「孩子,今天我們到的地方有沙灘和沼澤,你自己能決定嗎?」小四的男生想了一會說自己可以決定了。
「校長,我的身分證不見了。」那天飛機誤點,回到香港接近晚上11時,女生在機場入境前呼救。噢!身分證是還不到兩分鐘前老師剛派給她,現在不見了?校長請孩子想想該做什麼,孩子深呼吸後說想沿路回頭找找看,校長陪着她走了幾十米,身分證在地上,女孩子說下次會小心拿好東西了。
「校長,我們可以再上遠處的城台嗎?很難得來到萬里長城啊!」女生剛才還說跑不動且畏高呢,現在信心十足地期待着,結果老師、我和幾個孩子再跑高了,看得更遠了!
隨着課程改革推動「全方位學習」,不少學校都組織遊學交流,每逢聖誕、復活節及暑假,機場都可見一群一群整裝待發的學生、老師和家長;遊學或與外地交流(包括內地)已成為不少學校的必有活動。「遊學」是指從遊歷中學習,包括知識、技能,更重要是體驗當地社會民風民情,還有是獲取不同的生活經驗,如﹕自理自律、群體紀律和責任等;所以有效的「遊學」應該是經過教師悉心的安排,在沿途中不時的引導,再加上參加者遊學前後的努力和投入,當然還有家長的合作支持,「遊學」才不至成為「遊玩」。
師生做好準備 遊學不變遊玩
筆者服務的學校,四至六年級都有不同主題的遊學交流,並且提供助學金和獎學金,支持學生參與。四年級是以自然生態和環保教育,配合常識科和綠色生活的發展。除了參觀環保設施、火山地質和鹽田外,更有溯溪活動,讓學生親身在溪流逆流而上,體驗自然環境的奇妙和接觸不同的溪流生物。
五年級以認識中國歷史和航天科技為主題,配合中國語文課有關「圓明園」課文、常識科中史及太空課題等。由於我校與北京豐台區東高地第二小學已結成姊妹學校多年,學生們會入住北京學生家庭,更深入認識當地民風,也學習與陌生人相處時應有的自律和尊重;看見學生由最初侷促害羞,到幾天後依依不捨,繼而成為有來有往的成長伙伴,為人師者的辛勞都值得了。
六年級學生即將升中,學校為對英國文學、歷史及科學特別有興趣的學生舉辦兩周劍橋英語學習課程,學生在英國劍橋大學內住宿,跟不同學校的學生和當地老師一起上課和活動,最後還要組織演出。課程完結時,學生認為最重要是擴闊了視野,學懂自理自律,更加強了學習動力,大家都說要在劍橋念大學呢!
此外,音樂科定期舉辦維也納大師班學習交流和參加外地音樂比賽;體育科舉辦球類或泳隊集訓交流比賽等,再加上遊學回來後的分享匯報,學生們在知識、技能和生活態度上都獲益良多。
作為校長和老師,我們深明籌辦有意義的遊學所,帶來的工作量遠比教幾節課多,也體會到帶着幾十個孩子,人家父母的「心肝寶貝」那份責任和風險是何等的沉重;然而個人還是樂於與學生們到處「遊」,到處「學」,為的是讓學生們有更豐富和不一樣的經歷。
作者簡介﹕五位校長輪流執筆,說出教育心底話
文﹕港大同學會小學校長黃桂玲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