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生活遇上糾結,出走吧!好好與自己對話,感受生命……這種燃燒青春的體驗,很多人都說好趁結婚生子、未有包袱之前完成。但有個爸爸還是忍不住出走,同行的還有他的「前世情人」寶貝女。旅程發生在法國一個隱世小鎮,在沒有Wi-Fi的寧靜國度,正好讓兩人深度對談;假如他們也有如電影《玩轉腦朋友》的大腦系統,這次父女精華遊,將變成混雜歡笑與淚水的橙藍色記憶球,讓象徵親情的家庭島更加鞏固。
曾任國際學校校長、課程顧問的歐偉民(Dannis),年初辭去高薪厚職,決定成為只做兼職的自由人。家中有三條「化骨龍」的他,經濟負擔不少,連太太亦曾質疑辭職是否恰當,但他卻指全為了家庭才有此舉﹕「我比較重視家庭,經常思考,掙錢供孩子讀書以外,還可以給他們什麼?是愛和家,不是補習費。」他說,正職雖然為他帶來穩定豐厚的收入,然而卻要過「飛人」生活,每月只有兩周留港,親子時間甚少,「看你如何取捨,我沒有那種要很有成就的野心,不需要建立自己的事業,我要建立的就是家」。
「男主外」新詮釋:帶孩子往外跑
Dannis說,父母在家裏的角色需互補﹕論照顧孩子、打理家頭細務,太太做得比自己好。他認同「男主外,女主內」,但他對外的定義,不止工作掙錢,還包括帶着孩子往外跑,「我很喜歡約孩子們,約食飯、行山、去長洲」。他又說,約定是對孩子表示尊重,不只遷就自己的時間表,也會詢問孩子的意願;早前,他為了與大女兒卓琳(12歲)去法國,更提早半年約她。
促成這次法國之旅,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配合。卓琳半年前正值轉校,爸爸想找機會與她梳理面對新環境後的思緒,恰巧獲聘到法國工作兩星期,便邀請女兒同行。「平日卓琳放學回家,時間已不早,正想深入一點傾談時已要準備睡覺了。去旅行單獨相處,正好讓我們更了解對方。」
遊法國小鎮 囡囡教路看建築
目的地Chartres,是法國中北部的一座城市,Dannis形容,幾百年歷史的建築、淳樸的居民,讓那裏的時間猶如停留在中世紀。古老謐靜的氛圍,對正值處於好動時期的卓琳而言,難道不悶嗎?「她很喜歡歷史、美術與建築。最驚喜的是,她告訴我教堂建築的故事﹕早期的雕像是貼柱、向天或向前看;而後期的則不貼柱,並且互相有交流。我聽罷嘩然,很欣賞她呢!」Dannis憶述時仍難掩對囡囡的心悅誠服,後來他才知道,原來囡囡平日閱讀的書種類甚廣,對她的了解又多了一點,「到法國不一定要逛街,去日本亦非必要穿和服拍照,親子旅遊也可以是純粹體驗當地生活」。的確,誰說心靈之旅只是年輕人的浪漫?
兩星期的時間,父女沒有刻意安排行程,只是努力地融入當地生活﹕慳家的父女,打算到超市買食材做晚餐,怎料店子在下午5點已全部關門,讓二人吃了閉門羹;翌日預留了充足時間前往,卻又遇上假期,害得他們捱了數晚從香港帶過去的乾糧。除了買餸煮飯,還要洗衣服,適應溫差大的天氣……Dannis然後說起旅程中的快樂回憶,包括女兒看到昆蟲尖叫、房門突然倒下、父女裝作聽懂當地人的語言,「足以讓我們大笑一餐」。他樂此不疲地分享旅遊經歷,其實更像生活日常。終於講到旅客必到的艾菲爾鐵塔,但他們只遊覽了半天就離開巴黎了,皆因與現代化的城市相比,他們還是喜歡小鎮的閒適。
難得獨處 由未來談到生死
「有一次在Chartres的餐廳吃飯,卓琳分享她的大發現﹕吃飯的人都不用手機。她覺得香港人要學,我說好,就從我們家開始!」Dannis說,生活中的某些要素,無法被科技取代,例如溝通;而在這個無人騷擾的國度,正好讓父女倆打開心扉。爸爸耐心聆聽女兒對未來的憧憬,由立志成為醫生,到近年找到對藝術的興趣,爸爸表示無論女兒往哪個方向走,都會無限量支持,深信她抱有熱情就能成功;女兒又聽聽爸爸的心底話,冀盼他朝一日父母不在身邊的她,都能好好為自己打算。由人生規劃談到生死,話題觸動了卓琳的心靈深處,她抱着爸爸哭了起來,「父母將孩子帶到世界,但臍帶斷後,那就是她的人生,我不能左右她,也沒有能力為她規劃,只能從旁為她分擔顧慮」。
「臍帶斷後 就是她的人生」
支持女兒的志願由當醫生變成搞藝術,這個爸爸似乎與現今香港「主流」育兒理念背道而馳,他說﹕「不能太在意外面的世界。」未來的變數無法預料,Dannis還是讓女兒忠於自己,「我也沒有想過自己無正職啦!」這時歐爸爸甜絲絲地展示「小情人」的照片——少女坐在教堂前寫生,鏡頭慢慢拉近到畫作前,你會驚歎水準之高,「她沒有學過素描的」,在Dannis眼中,卓琳總有無數值得被欣賞的地方。
兩周過去,在外人看來,或會覺得沒有行程的安排,機票錢也浪費了;但對父女倆而言,一段段親密、坦誠的對話,已充實了整個旅程,還有彼此的心靈。
文﹕鍾家寶
圖﹕受訪者提供、陳淑安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