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祖孫教養﹕兩套教法 打破分歧 隔代管教隔重山?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1日 21:35
2015年08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台灣,每年8月第4個星期天訂為祖父母節。香港雖然沒有這個節日,但祖父母依然是家庭中的重要支柱,原因是香港有不少雙職父母,除了聘請外傭,亦會依靠祖父母協助看顧孩子。


然而,兩代人的教養看法常常有分歧,「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說話,能否套用於教養孩子上?對於隔代教養的優劣,眾說紛紜,且聽各方現身說法,揭開家中三代和諧相處的秘密。


外祖母孫慧玲:我只是教養「助理」

不少爸媽認為,老人家的教養方法老套,未能與時並進,又或者過分溺愛和縱容孫兒,跟自己的管教方法背道而馳。然而榮升外祖母兩年多的香港大學榮休講師、資深兒童文學作家孫慧玲提出,祖父母在協助教養孫兒上有多種優勢,打破不少年輕父母的迷思。


減輕負擔 讓兒女享受二人世界

「現今祖父母協助照顧孫兒十分普遍,因為年輕父母為了供樓,二人一同工作實屬平常;加上有了小孩後夫妻間也應該有一些二人相處的私人時間,所以說,老人家也是維繫下一代夫妻感情的好幫手。」


孫老師的女兒是律師,女婿為大學講師,工作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孫老師每周會騰出兩天到女兒家中幫忙照顧孫兒小熙;當她忙於寫書時,便輪到小熙的祖母協助照顧,雙方都有機會享受兒孫樂。「女兒和女婿當初想要孩子時,特地搬到我家附近,因他們知道自己不能全力照顧孩子,一定要請我們幫忙。雖然我不用每天大清早到他們家,但住得近一些,節省來回時間,可減輕大家的壓力。要知道壓力增加,矛盾亦更容易產生。」她指即使女兒已聘請傭人,但傭人要打理家務,再分身照顧幼兒的確不易,故祖父母能幫上忙。


想法開通 「孩子始終是別人」

孫老師認為,這一代的祖父母普遍於戰後出生,不少人接受過高等教育,既然時間和體力許可,在教育下一代上,絕對有能力付出更多。不過,她也同意兩代在教養上有機會出現不同意見,這方面她十分開通。「孩子始終是別人的,我只是『助理』,會尊重父母的教法。我當然也有主見,但若孩子父母堅持,我一定會讓步。」


◆祖父母角色

孫老師提出幾個祖父母的自我完善方法,協助照顧和教養孫兒外,也能享受與孫兒相處的樂趣:

(1) 不溺愛 也不過分嚴肅

祖父母既不應過分呵護溺愛孫兒,也不能過於嚴肅固執。試想想孩子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下長大才最快樂?祖父母應該是樂觀、民主、平和。此外不宜為孫兒向父母隱瞞任何事情,特別是成績、學校或同學間的問題,因為有些心結是需要由父母為孩子解開並即時處理。


(2) 打開知識寶庫 帶領認識萬物

0至3歲是腦部發育的關鍵期,這時候多教小朋友數數目,跟他們讀詩唱兒歌,每個長者都做得到。有空時帶他們逛公園、行山,認識天地萬物,建立他們對大自然的喜愛及美感的培養。


(3) 作為品德榜樣

長者擁有傳統的道德智慧,最適合協助小朋友建立良好品德。小朋友最愛模仿大人,所以祖父母應堅守高尚的道德觀和正確的價值觀。


(4) 「長氣」說道理讀故事

長者其中一個特色是「長氣」,正切合孩子學習期最需要的「重複」。年輕父母或常說「我只說一次」,但祖父母有時間又有耐性,不怕把道理說完一次又一次,把孫兒最愛的故事讀完一遍又一遍。


(5) 裝備自己 做「陪玩」大使

小朋友精力旺盛,老人家「陪玩」,少不免要跟他們追逐一番。所以祖父母應保持身心健康,有適量的運動和注意飲食,好讓自己有足夠能力照顧和保護孫兒;更要保持健康亮麗的形象,不要蓬頭垢面,當到學校接孫仔孫女上下課時,也不會失禮。


文﹕顏燕雯、鍾家寶

圖﹕黃志東、陳淑安、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主圖模特兒﹕Ho's Family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