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規劃署曾倡改用途 新報告證區內工業活躍 小瀝源工業區改住宅煞停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2日 06:35
2015年08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銳意改劃地皮作住宅,以增加住宅單位為首務,另邊廂,規劃署則「潑冷水」,以工業用地不足為由,最新決定不再建議大規模改劃工業用地作住宅或其他用途。規劃署昨表示,於2010年曾建議改作住宅、佔地7.5公頃的沙田小瀝源工業區,經檢視後認為該區工業活動仍活躍,加上業權分散,決定放棄改劃,保留作工業用途,未來會研究發展寫字樓。


工廈空置率跌 料未來需求升

規劃署公布《2014年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指本港現有1448幢工廈,整體工業用地面積約510公頃。今次是署方第四次進行相關研究,上次是2009年,當時署方建議把59.7公頃工業用地改作其他用途,包括把火炭、小瀝源、荃灣東等7個地區共29.5公頃工業用地改作住宅。


當年提出的7個地區,當中6區已陸續改劃住宅用途,只剩小瀝源未改。規劃署表示,目前工業用地面臨不足,這次不再提出大規模改劃工業用地。署方解釋,今次報告發現位於「工業」及「商貿」地帶內工廈空置率,分別為3.5%及6%,較2009年研究的6.5%及8.4%呈下跌趨勢,加上未來市場對工廈用地需求料持續上升,估算至2023年需要多1690萬平方米工廈樓面作物流或倉儲。


區內工廈空置率集中一幢

小瀝源工業地佔地7.5公頃(約相等香港公園面積),包括九巴沙田車廠、金利來集團大廈,規劃署於2010年曾建議改劃作住宅(戊類)發展,但事隔5年,署方決定叫停改劃。有專家估計,如土地改作住宅,可建4000至5000個單位。


規劃署表示,該處工廈雖有7.2%空置率,但只集中一幢工廈內,其他工廈仍有活躍工業活動,包括逾一半樓面仍作倉儲及生產工場用途,加上中央的巴士車廠無搬遷計劃,業權亦分散,經檢視後認為應維持工業用途。


當年規劃署建議改作商貿用途、佔地1.9公頃的兩幅火炭工業用地,亦因該處5幢工廈仍然運作,署方建議保留作工業用途。


佔地32.6公頃的粉嶺安樂村工業區目前有98幢工廈,全部少於7層。規劃署表示,該處鄰近未來粉嶺北及古洞北兩個新發展區,亦位於沙頭角公路一帶,目前該處有75%業權由單一業主持有,建議改善該區發展,包括研究放寬目前5倍地積比率及25米發展高限,政府亦會在區內尋找地皮作商業、辦公室等用途,期望放寬限制可鼓勵私人重建,發展更多物流及商業活動。


工廈樓面79%非用於製造業

今次報告亦發現,目前有79%工廈樓面用作非製造業,包括逾41%作倉儲,24%作辦公室;製造及生產工場僅佔不足8%。規劃署指出,部分工業區近年轉型發展為商廈,經檢討後,建議把荃灣柴灣角約11公頃工業用地,以及鴨脷洲西3.7公頃工業用地改作商貿發展。


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前主席潘永祥說,近年內地發展工業成本愈來愈高,不少早年北上的港商回流本港,若與2010年對比,目前有需要保留更多工業用地作長遠發展。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表示,規劃署今次調查連同眾多其他非工廈產業計算,「現時工廈內有文娛、康樂其他用途,最終數據一定反映空置率低」。他說,署方應扣除這些以往非工廈容許的用途,才能計算出較真確的工廈需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