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科學家在澳洲捕獲原以為已在約100年前絕種的夜鸚鵡。
1890年代起無人捕獲
夜鸚鵡是澳洲特有品種,體型較小,羽毛主要呈黃綠色。牠們喜歡生活在澳洲內陸乾旱地區,主要在夜間出沒,並在地上居住,行動鬼祟。自1890年代以來沒有人曾捕獲過夜鸚鵡,許多鳥類學家相信牠們已絕迹,最近25年內研究人員也只曾發現兩隻夜鸚鵡的屍體,鳥類學家約翰.揚(John Young)在昆士蘭的草木與洞穴追蹤10年後,2013年宣布拍到數張夜鸚鵡的朦朧照片,但一直未獲得最終確認。
另一鳥類學家史蒂夫.墨菲(Steve Murphy)接力搜索了18個月,今年4月4日終於捕獲一隻夜鸚鵡。他採集了鳥毛樣本及在鳥腿上裝了一個電力可持續21日的小型追蹤器以進一步了解其生活習性後,放走這隻夜鸚鵡。
棲地保密防偷獵
保育組織「澳洲叢林遺產」的執行經理羅布.墨菲(Rob Murphy)表示,對鳥類發燒友來說,夜鸚鵡如同「聖杯」。該組織已在發現夜鸚鵡的地區安裝了30部遙控攝錄機,希望進一步了解當地有多少夜鸚鵡,但拒絕透露夜鸚鵡具體棲息地點,以免招來不法分子偷獵。
1890年代起無人捕獲
夜鸚鵡是澳洲特有品種,體型較小,羽毛主要呈黃綠色。牠們喜歡生活在澳洲內陸乾旱地區,主要在夜間出沒,並在地上居住,行動鬼祟。自1890年代以來沒有人曾捕獲過夜鸚鵡,許多鳥類學家相信牠們已絕迹,最近25年內研究人員也只曾發現兩隻夜鸚鵡的屍體,鳥類學家約翰.揚(John Young)在昆士蘭的草木與洞穴追蹤10年後,2013年宣布拍到數張夜鸚鵡的朦朧照片,但一直未獲得最終確認。
另一鳥類學家史蒂夫.墨菲(Steve Murphy)接力搜索了18個月,今年4月4日終於捕獲一隻夜鸚鵡。他採集了鳥毛樣本及在鳥腿上裝了一個電力可持續21日的小型追蹤器以進一步了解其生活習性後,放走這隻夜鸚鵡。
棲地保密防偷獵
保育組織「澳洲叢林遺產」的執行經理羅布.墨菲(Rob Murphy)表示,對鳥類發燒友來說,夜鸚鵡如同「聖杯」。該組織已在發現夜鸚鵡的地區安裝了30部遙控攝錄機,希望進一步了解當地有多少夜鸚鵡,但拒絕透露夜鸚鵡具體棲息地點,以免招來不法分子偷獵。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