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知不覺,區議會選舉已逼近,尤其是近年政治運動引起社區關注,今年底的地區選戰戰果,亦將為明年立法會選舉試水溫。今年首次登記做選民的30歲以下的「新選民」,人數劇增,各政團均在爭取這批「首投生力軍」力量的支持。負責統籌地區事務的民政事務局也陣前換帥,可見港府對選舉的重視。
議員的服務對象從來不應只是權貴,而是選民和社會持份者。遺憾地,有部分政客忘記初衷,為大財團發聲,望躋身利益權鬥圈分一杯羹,卻未有顧及整體社會利弊,甚至忘了當選誓詞。曾記得,筆者多次婉拒了節日賀禮美意,也推了無數聯誼慶典,望把糉和禮物包留給社會上最需要的一群。事實上,議員和助理把時間精力集中放在節日物資發放和旅行團,慷他人之慨,享受讚美,卻往往忽略了社區真正的需要。筆者數個月前欲處理一些樓宇鄰里事宜,循街坊途徑嘗試聯絡本區立法會議員(該議員現時同時身兼三料議員)及該辦公室的區議員,在網頁和電話信箱留言後卻一直未有回覆,筆者也甚感小市民的無奈。
誠然,有政客強調「為香港」,卻只着重「成功爭取」的門面工夫,以為箍實鐵票議席便能袋袋平安,甚至把社區工作當成是一盤「期望大收政治回報」的生意,根本是本末倒置。筆者在社區發現石屎路凹凸不平,容易絆倒途人,卻無人關心;筆者也觀察到30米的馬路紅綠燈的「綠公仔」不夠廿秒便「快閃」,令長者徬徨無助,卻無人向政府部門反映稍微增加行人過路時間;地區衛生黑點只有舉報拍照交功課,卻未有專注跟進,幸好政府的清潔運動「全城清潔2015@家是香港」來得及時,否則構成蚊蟲隱患。
議員之職是一份使命
地區工作是一份身體力行的工作,以人為本,不應以利益回報掛帥,「蛇齋餅糉」更是不合時宜。議員在服務街坊時,也應撇開政治壁壘,全心全意以社區大眾作出發點,為鄰里服務,而不是為所屬政團服務。議員是社會的代議士,是一份使命,而不是一個身分,若未能放下身段者,請重新考慮是否合適勝任。
作者是青年與政策局官員交流始創發起人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