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的士業界多番施壓,以幾近「佔中」式的手段來抗議後,警方終以「非法載客取酬」及「沒有第三者保險」為由,高調拘捕Uber在港的司機及職員。但落到民間,大眾卻大多站在Uber一方,在網上集體分享個人乘的士之不快經歷,原來大家同是天涯淪落人。
的士界沒誘因改善設備
特區政府歷任運輸及房屋局都似乎無意改善的士服務,由於的士業界沒有明顯競爭對手,因此也沒有改善車輛設備的誘因。如現時一些已被廣泛應用的現代科技,如電子貨幣八達通、信用卡等付款方式,又或衛星導航系統等資訊工具,的士也欠奉,不禁令人覺得的士如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般,沒有與時並進。
其實GPS導航系統已非新產品,幾乎每位駕駛者,又或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士,幾乎是隨身必備。當然不少的士司機會自吹,他們的「老江湖人腦GPS」,較這些電腦系統更可靠,但不少乘客卻在埋怨,付出的士費用後換來「導航員」職務,經常要提點路線及位置。
除了硬件之外,司機的服務質素最常為人詬病。每逢繁忙時間或交更時間,大家隨時可遇上的士司機拒載,或是交更不順路而推搪等經歷。試問一般打工仔,誰不趕時間才搭的士呢?這一切都令人覺得香港的士服務,往往令人一肚氣。
業內人士沒反思行內問題
投資推廣署於今年5月,訪問在香港服務的Uber,正是回應以上的士業界的種種問題,如可以電子配對供求,以及全面採用信用卡交易等,真正做到user-friendly。可是,在兩個月後的立法會內,曾有一個關於政府研究的士業發展的公聽會,席間發言的業內人士,大都沒有反思行內問題,從來沒有理會乘客被拒載的感受、對設施落伍等不滿,只求趕走競爭對手。當日,他們的訴求包括:認定手機call車程式為非法、反對增發的士牌照、批評鐵路擴張減低收入,甚至要求開放巴士專線等,說穿了只不過是為求推高自己的牌價。
Uber另一優勝之處,就是透過顧客評分紀錄,以便選擇服務理想的司機,甚至可選擇最合適的車型。反觀本地的士司機幾近沒有停牌制度,如交諮會等投訴制度等同虛設,那些的士司機仍可天天四處揀客,誰優誰劣?可謂立竿見影。
政府應盡早完成的士角色定位檢視,以提升的士業的服務質素,才是真正符合市民所需。不然,只會推使市民以實際的消費行動,繼續使用Uber這類高質素的電召車服務,作出消費市場的公民抗命,最終政府「劣幣驅逐良幣」的措施,根本難見成效。
作者是民主黨交通政策副發言人
的士界沒誘因改善設備
特區政府歷任運輸及房屋局都似乎無意改善的士服務,由於的士業界沒有明顯競爭對手,因此也沒有改善車輛設備的誘因。如現時一些已被廣泛應用的現代科技,如電子貨幣八達通、信用卡等付款方式,又或衛星導航系統等資訊工具,的士也欠奉,不禁令人覺得的士如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般,沒有與時並進。
其實GPS導航系統已非新產品,幾乎每位駕駛者,又或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士,幾乎是隨身必備。當然不少的士司機會自吹,他們的「老江湖人腦GPS」,較這些電腦系統更可靠,但不少乘客卻在埋怨,付出的士費用後換來「導航員」職務,經常要提點路線及位置。
除了硬件之外,司機的服務質素最常為人詬病。每逢繁忙時間或交更時間,大家隨時可遇上的士司機拒載,或是交更不順路而推搪等經歷。試問一般打工仔,誰不趕時間才搭的士呢?這一切都令人覺得香港的士服務,往往令人一肚氣。
業內人士沒反思行內問題
投資推廣署於今年5月,訪問在香港服務的Uber,正是回應以上的士業界的種種問題,如可以電子配對供求,以及全面採用信用卡交易等,真正做到user-friendly。可是,在兩個月後的立法會內,曾有一個關於政府研究的士業發展的公聽會,席間發言的業內人士,大都沒有反思行內問題,從來沒有理會乘客被拒載的感受、對設施落伍等不滿,只求趕走競爭對手。當日,他們的訴求包括:認定手機call車程式為非法、反對增發的士牌照、批評鐵路擴張減低收入,甚至要求開放巴士專線等,說穿了只不過是為求推高自己的牌價。
Uber另一優勝之處,就是透過顧客評分紀錄,以便選擇服務理想的司機,甚至可選擇最合適的車型。反觀本地的士司機幾近沒有停牌制度,如交諮會等投訴制度等同虛設,那些的士司機仍可天天四處揀客,誰優誰劣?可謂立竿見影。
政府應盡早完成的士角色定位檢視,以提升的士業的服務質素,才是真正符合市民所需。不然,只會推使市民以實際的消費行動,繼續使用Uber這類高質素的電召車服務,作出消費市場的公民抗命,最終政府「劣幣驅逐良幣」的措施,根本難見成效。
作者是民主黨交通政策副發言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