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旅行,是忙碌生活的喘息空間。全賴太太的悉心計劃,我們剛用大半個月遊歷了幾個中歐名城:維也納、布拉迪斯拉發(斯洛伐克首都)、布達佩斯和布拉格。首次歐遊,最大的感覺是「講個信字」。在維也納和布拉格乘公車和地鐵,主要靠乘客自律買票。票價按乘車時間計算,由乘客自行估量。在這兩個城市生活了十多天,只碰過兩次查票。到飯店登記入住,職員不查護照,全靠客人報上名來,再翻查紀錄安排入住。我們乘長途巴士穿梭不同國家,過境時完全沒有邊防和查證措施,情况就跟在深圳乘車到內地其他省市一般。明乎此,便深感為何中東和北非難民要冒險湧進希臘和意大利——只要踏入任何歐盟國家,便幾乎全歐洲通行。
當然,上述觀察因地而異。例如在布達佩斯的地鐵站和火車上便有查票員,所入住的飯店也核實護照。惟整體而言,今次歐遊之地大部分都予人「講個信字」之感。這跟講求保安及驗證程序的香港生活經驗有所不同。
在如今鉛水、食品、騙案風險疑雲陣陣之際,這種放下安全系數考量、「講個信字」的社會運作,跟香港愈來愈格格不入。這是否意味我們正身處一個社會信任(trust)下降、寧可多花成本處處設防的生活方式?社會信任,是指人們是否能信任超越個人關係網絡的制度和運作。我們未必認識駕車的司機、包裝食品的工友,又或替我們收款的銀行職員,但大家都信任駕駛執照的考核程序、超市的食品安全驗證、以及銀行系統的專業操守。一旦人們懷疑制度而改憑自己的人際網絡尋求信心(confidence)(例如打聽哪一位的銀行職員才可靠、哪一位司機的駕車技術可信等),則可能是相關制度崩壞的先兆。
處處設防 或是建立社會信任必要之惡
當然,上文歐遊的點滴,難以用來比較和衡量香港的社會信任狀况。雖然香港社會比較處處設防、講求驗證,亦為此所費不菲,但這些可能是建立社會信任的「必要之惡」——就是人們知道你麻麻煩煩查來查去,才信任你的制度。反之,我不清楚是次歐遊所經之地,會否因「講個信字」而付出難以量化的社會成本——一旦在車上仔細查票,會否發現不少乘「霸王車」的人?寬鬆的邊境政策,會否為社會治安和其他公共服務帶來問題?
也許,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同社會也有自己的經歷和發展。然而,社會信任的基礎,以及社會信任為何因地而異,是恒常有趣的研究課題。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當然,上述觀察因地而異。例如在布達佩斯的地鐵站和火車上便有查票員,所入住的飯店也核實護照。惟整體而言,今次歐遊之地大部分都予人「講個信字」之感。這跟講求保安及驗證程序的香港生活經驗有所不同。
在如今鉛水、食品、騙案風險疑雲陣陣之際,這種放下安全系數考量、「講個信字」的社會運作,跟香港愈來愈格格不入。這是否意味我們正身處一個社會信任(trust)下降、寧可多花成本處處設防的生活方式?社會信任,是指人們是否能信任超越個人關係網絡的制度和運作。我們未必認識駕車的司機、包裝食品的工友,又或替我們收款的銀行職員,但大家都信任駕駛執照的考核程序、超市的食品安全驗證、以及銀行系統的專業操守。一旦人們懷疑制度而改憑自己的人際網絡尋求信心(confidence)(例如打聽哪一位的銀行職員才可靠、哪一位司機的駕車技術可信等),則可能是相關制度崩壞的先兆。
處處設防 或是建立社會信任必要之惡
當然,上文歐遊的點滴,難以用來比較和衡量香港的社會信任狀况。雖然香港社會比較處處設防、講求驗證,亦為此所費不菲,但這些可能是建立社會信任的「必要之惡」——就是人們知道你麻麻煩煩查來查去,才信任你的制度。反之,我不清楚是次歐遊所經之地,會否因「講個信字」而付出難以量化的社會成本——一旦在車上仔細查票,會否發現不少乘「霸王車」的人?寬鬆的邊境政策,會否為社會治安和其他公共服務帶來問題?
也許,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同社會也有自己的經歷和發展。然而,社會信任的基礎,以及社會信任為何因地而異,是恒常有趣的研究課題。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