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挑起貨幣戰言過其實 京須防美國借題發揮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6日 06:35
2015年08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宣布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一度引發國際市場波動,亞洲多國貨幣大跌,「人民幣將貶值超過一成」、「中國掀起新一輪貨幣戰」等論調說得繪形繪聲。然而,人行很快以行動證明,當局無意讓人民幣大幅貶值,所謂「挑起貨幣戰」之說對中國既不公道,也言過其實。人民幣調整定價機制,是邁向匯率市場化重要一步,不應成為其他國家競相貶值的藉口,美國政客更沒理由炒作指控中國操控匯率。


人行宣布調整定價機制後,人民幣匯率一度錄得1993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離岸價和在岸價3日累計分別跌約4%和3%,大馬令吉、印尼盾、印度盧比和越南盾等也受壓顯著下跌,引發貨幣戰憂慮,惟人民幣匯價上周五回穩,反映市場明白人行這次決定,目標並非尋求短期內讓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刺激出口。


「貶值一成」 說法無稽

定價調整非為谷出口

人行上周四破天荒召開記者會解釋今次決定時,強調定價機制調整,旨在令匯率進一步趨向市場主導。對於有外電稱中國希望人民幣貶值一成刺激出口,人行行長助理張曉慧直斥是「無稽之談」。市場現時普遍認為,人民幣急跌勢頭已結束,將進入溫和下跌階段。匯豐的分析報告亦認為,人民幣近日的「一次過貶值」已近尾聲,相信中國不會採取讓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手法救市。


過去20年,中國在多次重大國際金融危機,都採取顧全大局態度,未有採取損人利己的貨幣政策,例如19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國頂住壓力不讓人民幣貶值,表現備受稱許;2008年金融海嘯艱難時期,北京也未有只顧一己之私,靠貶值來刺激出口。


誠然,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除了股市泡沫爆破,7月份中國出口按年跌逾8%,情况惹人關注。中國這次讓人民幣貶值,的確很易被外界錯誤解讀為是向現實低頭,一如美、日、歐洲般企圖利用貨幣政策手段刺激經濟。必須指出的是,由於人民幣變相與美元掛鈎,隨着美元走強,經通脹加權比重調整的人民幣兌所有主要貨幣匯價,自去年起已升了10.3%。


按市場規律,匯率應反映經濟表現,若中國經濟顯著放緩,人民幣適度貶值是合情合理,這與刻意壓低匯率刺激出口是兩碼子事。幾乎所有經濟分析師都同意,如果中國真的想靠貶值扭轉出口下滑趨勢,人民幣起碼需要貶值一成至一成半方能有效,但現在人民幣累計貶值幅度只在5%之內,《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中國為防止人民幣過度下跌,曾出手護盤,指示國有銀行在市場代沽美元,反映北京根本不想人民幣大幅貶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稍後將舉行會議,投票決定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一員,與美元、英鎊、日圓和歐元並駕齊驅。為了獲得接納,中國政府必須讓人民幣匯率更趨向由市場決定,這才是人行今次調整人民幣定價機制的核心原因。這關乎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戰略考慮,遠比貶值催谷經濟的短期考慮為重要。


IM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人民幣官方中間價與現貨價存在差距,因此不是SDR計算時一個合適的參考匯率,人行這次迅即採取「完善中間價報價」行動,明顯是回應IMF批評。事實上,人民幣倘若過度貶值,只會削弱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努力,這肯定不是中國政府希望見到的情况。


人幣改革盼入SDR

美政客炒作一派胡言

對於中國今次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IMF表示充分肯定,認為這次改革令市場力量在人民幣匯率上發揮更大作用,中國可以亦應盡力在兩三年內實現有效的浮動匯率機制。可是不少美國政客似乎仍想藉着這個機會,指控中國「操控匯率」。


近月在共和黨總統提名競逐一馬當先、向以口不擇言見稱的地產大亨特朗普就危言聳聽,揚言中國讓人民幣貶值是要「推毁美國」,「不僅搶美國的錢,還搶美國人的工作」。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凱西亦稱,必須更密切留意中國「作弊犯規」,聲言現在是「將匯率操控國標籤貼在中國之上的時機」,有共和民主兩黨國會議員甚至提出,國會應討論協商中的海關法案,是否應加入重罰匯率操控國的條款。


這些美國政客的言論,要麼出於無知和不求甚解,要麼就是為求煽動炒作。雖然有分析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被高估近一成,但不少華府政客仍堅稱人民幣匯率被壓低。隨着美國聯儲局加息在即,美元進一步走強,可能不利美國出口,加上明年是大選年,美國政客勢將試圖抓住任何口實借題發揮,大玩「棒打中國」的把戲。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