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政府過度保護的士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8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8月18日 06:35
2015年08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各類型公共交通工具,的士應是經營模式變化最小的一種,主要是街頭截車、按咪表劃一收費、基本是一種車款,縱使服務水平經常受批評,但的士每次向政府申請加價都非常順利,一概照批。


的士業有沒有嘗試過改善服務?交通諮詢委員會在2007年曾經就香港的士服務的營運模式和質素進行檢討,「研究有否可行而又合適的改善措施」,檢討報告提出了多項建議,但的士業的營運水準及服務並沒有明顯改善,因為報告建議的例如「服務質素」改善,措施如什麼司機嘉許計劃、的士司機培訓等,都是業內小修小補的措施,完全沒有提及如何引入更多競爭元素,以及開放讓更多投資者參與的士行業。


牌主司機欠誘因改善服務

跟外國的大城市不同,香港的士業七成都是「單幹戶」,即司機向持有的士牌的牌主租車開工,牌主着眼主要是手上的的士牌不斷升值,業界營運水準並非他們關注的焦點;而的士司機更簡單,牌租愈來愈貴,每更的士必須「踩盡」,多勞多得,其他問題根本沒興趣去理,要改善服務而進行一些投資,更肯定不會願意去做。


交諮會的報告考察了新加坡、東京、倫敦和紐約的士業,它們大部分都是企業經營,為顧客提供的服務多元化(有不同類型的汽車、四座、七座等),新加坡的士營辦商可自行收費(不是如香港般由政府規定劃一收費),東京的士跟乘客議價不屬違法,以上種種,都令的士服務更切合消費者的不同需要。


「不變應萬變」 削行業競爭力

雖然有其他城市的經驗可供參考,然而交諮會對的士業的營運方式傾向以「不變應萬變」,例如在乘客議價方面,在諮詢期有不少意見,但交諮會最後的決定仍是「強調的士乘客應按表繳費」,因為「確保市場秩序非常重要」。縱使如此,的士業內八折黨橫行,就反映出的士司機也明白為了求存,「按表繳費」只能「因時制宜」。


由於的士業界和政府都希望保持現狀,不思進取,結果Uber一出,所有的士業規條即全線失守。


[陳景祥 齊物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