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跌410點,收報22,757點,成交金額1050億元。港股再大跌,連續4天下跌比例達80%,昨日更高達89%,這是7月初A股股災以來最差的市况,同時亦失守2008年金融海嘯延伸出的上升軌。聯儲局7月會議紀錄顯示,當局認為已相當接近加息的條件,但就對通脹能否可逐漸邁向2%,不少委員抱懷疑態度。市場第一時間解讀為鴿派處上風,美股跌幅急速收窄,但很快又顯著擴大,新興市場貨幣再度轉弱,同時5年期違約掉期價差亦擴闊,俄羅斯及巴西依然最危險。
當前新興市場股市基本上已進入危機狀態,但歷史波幅和主權CDS價差,現在多數仍低於2011年歐債危機時水平,與近年每年一度的新興市場受壓時差不多。其實市場是分開來看,韓國CDS仍低企在64點子,若說今次新興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中國經濟加劇放緩、人民幣貶值,但中國自身CDS亦只是106點子,儘管已突破7月初股災時的水平。從絕對水平看,最危險是俄羅斯,但較前高位仍低出不少;巴西遠超2011年水平,現僅低於海嘯時的程度,相當惡劣;在亞洲中,馬來西亞和印尼走勢相當差,泰國亦顯著惡化,感覺上危機正在醞釀中。
撇除中國 新興市場首季經濟零增長
暫時來看,外資對大多數新興市場信心,仍是高於2011年最惡劣時的水平,就算是新興市場債市(EMB)亦相對平穩,雖在轉弱但肯定算不上是危機狀態。在信貸市場未出事而股市這樣差勁,一是非理性拋售,純粹是市場恐慌引發大規模走資潮,另一可能是市場已看到局勢會如何發展,在出事前趕及撤離。
瑞銀推斷,新興市場首季GDP增長平均為3.5%,若撇除中國則接近零。新興市場過去兩年面對一個棘手問題,就是貶值亦難以刺激出口,一來歐元區和日本先後推出QE來壓低匯價,在近期急速貶值前,新興市場貨幣相對強勢,二來中國經濟每况愈下,令全球總需求構成沉重壓力。過去數年各國投資產能,現在卻找不到需求,中國面臨的產能過剩,在巴西、俄羅斯、澳洲、韓國、台灣等地亦在發生。經濟放緩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信貸問題,由巴西澳洲的鐵礦石,到韓台兩地的手機、半導體產能,未來12至18個月均會面對壓力。EMB是未出事還是不會出事,便是新興市場股市會否再急劇下跌的決定性因素。
融資成本降 中駿將入收成期
昨日指出航空股期望愈大,失望愈大,但一些市場已半放棄的板塊,業績反而不俗。內房股中,龍頭中國海外(0688)純利增長20%,二線的碧桂園(2007)升23%,三四線的中駿置業(1966)更爆升100%。業績好、今年銷售又回暖,但估值依然偏低,當然反映市場對行業有憂慮。最主要的就是高峰期已過,今後極其量只能平穩發展,但即便收入無問題,各大行也對邊際利潤感到憂慮。事實上,上半年36間上市房企淨利率已降至單位數字,可見過去數年的暴利時間經已徹底結束。
行業難再有強勁增長,人民幣又貶值,加上內房股負債水平多數偏高,基本上全都超過60%至70%多 ,市場給予4、5倍市盈率亦似乎合理,低殘估值也沒有人理會。不過,行業也不是只有負面因素。一直以來,內房都是國策受害股,又限購、借貸又被設限,形成融資成本高企,加上稅費繁重,隨時逾半利潤被利息和各種稅費所蠶食。在當前國企改革亦走回頭路,由市場起決定性因素變為混改,最新則是做大做強,加大壟斷力度聽從黨的指揮,減稅計劃是否如期進行存在巨大變數,然而融資成本還是有顯著下降空間。
以中駿為例,集團指上半年成本逾9厘,但現時中央允許房企發行人民幣債,利率可降至5、6厘水平,單是這種節省,說不定有以億計的助益。另外,中駿指3年前已決定轉型,由主攻福建省及三四線城市,變為集中火力主攻一線及準一線城市,未來2年將進入收成期,估計在一線或「一線半」城市的可售貨源達到2300億元人民幣。當然,一線城市競爭大、地價高,利潤率不及三四線城市,但就勝在穩定性佳,開發風險低。
[江宗仁 還看今朝]
當前新興市場股市基本上已進入危機狀態,但歷史波幅和主權CDS價差,現在多數仍低於2011年歐債危機時水平,與近年每年一度的新興市場受壓時差不多。其實市場是分開來看,韓國CDS仍低企在64點子,若說今次新興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中國經濟加劇放緩、人民幣貶值,但中國自身CDS亦只是106點子,儘管已突破7月初股災時的水平。從絕對水平看,最危險是俄羅斯,但較前高位仍低出不少;巴西遠超2011年水平,現僅低於海嘯時的程度,相當惡劣;在亞洲中,馬來西亞和印尼走勢相當差,泰國亦顯著惡化,感覺上危機正在醞釀中。
撇除中國 新興市場首季經濟零增長
暫時來看,外資對大多數新興市場信心,仍是高於2011年最惡劣時的水平,就算是新興市場債市(EMB)亦相對平穩,雖在轉弱但肯定算不上是危機狀態。在信貸市場未出事而股市這樣差勁,一是非理性拋售,純粹是市場恐慌引發大規模走資潮,另一可能是市場已看到局勢會如何發展,在出事前趕及撤離。
瑞銀推斷,新興市場首季GDP增長平均為3.5%,若撇除中國則接近零。新興市場過去兩年面對一個棘手問題,就是貶值亦難以刺激出口,一來歐元區和日本先後推出QE來壓低匯價,在近期急速貶值前,新興市場貨幣相對強勢,二來中國經濟每况愈下,令全球總需求構成沉重壓力。過去數年各國投資產能,現在卻找不到需求,中國面臨的產能過剩,在巴西、俄羅斯、澳洲、韓國、台灣等地亦在發生。經濟放緩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信貸問題,由巴西澳洲的鐵礦石,到韓台兩地的手機、半導體產能,未來12至18個月均會面對壓力。EMB是未出事還是不會出事,便是新興市場股市會否再急劇下跌的決定性因素。
融資成本降 中駿將入收成期
昨日指出航空股期望愈大,失望愈大,但一些市場已半放棄的板塊,業績反而不俗。內房股中,龍頭中國海外(0688)純利增長20%,二線的碧桂園(2007)升23%,三四線的中駿置業(1966)更爆升100%。業績好、今年銷售又回暖,但估值依然偏低,當然反映市場對行業有憂慮。最主要的就是高峰期已過,今後極其量只能平穩發展,但即便收入無問題,各大行也對邊際利潤感到憂慮。事實上,上半年36間上市房企淨利率已降至單位數字,可見過去數年的暴利時間經已徹底結束。
行業難再有強勁增長,人民幣又貶值,加上內房股負債水平多數偏高,基本上全都超過60%至70%多 ,市場給予4、5倍市盈率亦似乎合理,低殘估值也沒有人理會。不過,行業也不是只有負面因素。一直以來,內房都是國策受害股,又限購、借貸又被設限,形成融資成本高企,加上稅費繁重,隨時逾半利潤被利息和各種稅費所蠶食。在當前國企改革亦走回頭路,由市場起決定性因素變為混改,最新則是做大做強,加大壟斷力度聽從黨的指揮,減稅計劃是否如期進行存在巨大變數,然而融資成本還是有顯著下降空間。
以中駿為例,集團指上半年成本逾9厘,但現時中央允許房企發行人民幣債,利率可降至5、6厘水平,單是這種節省,說不定有以億計的助益。另外,中駿指3年前已決定轉型,由主攻福建省及三四線城市,變為集中火力主攻一線及準一線城市,未來2年將進入收成期,估計在一線或「一線半」城市的可售貨源達到2300億元人民幣。當然,一線城市競爭大、地價高,利潤率不及三四線城市,但就勝在穩定性佳,開發風險低。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