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港企業常說要轉型升級,但又往往苦於只是生產低技術的產品或零部件,而妄自菲薄,覺得升級無望。今期就找來一家廠商,由生產汽水機的水泵,升級至生產汽車、護理用品和醫療設備的零部件,營業額較10年間增加9倍,堪稱轉型升級典範!
香港匯進企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耀林表示,該公司一向專門生產汽水機、啤酒機和咖啡機等的水泵,憑藉在內地設廠的成本優勢,市場佔有率曾經高達六成。但隨着內地同行的生產技術提升,行內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加上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令他體會到倚賴單一行業客戶的風險,於是便決心尋求轉型升級之道,開拓更高增值和更多元化的業務。
汽水機起家 產品漸多元化
最初,他見水療愈來愈流行,便兼造水療系統和住宅泳池的水泵。之後,連遊艇、洗碗碟機、農業灑水系統和噴射殺蟲劑設備的泵也涉足了。
後來公司更加入新成立的香港汽車零部件工業協會,以及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透過會員間交流和合作,以及參加行內的展覽,連汽車零部件(如壓縮機等)、個人護理用品、醫療設備和污水處理設備等高增值產品的零部件市場,亦一一打入!
李耀林透露,轉型初期,也曾受過氣。該公司替一家日本廠商代工生產用於污水處理設備的泵時,後者派了一名專家到該公司的廠房。但那專家既不懂中文,又不懂英文,一共要請4名翻譯來服侍他。
觀察加想像 助大腦開竅
但該公司勝在肯學習,肯做大量的資料蒐集和嘗試創新,每年又將2%的營業額投放在研發上。現時,該公司已經不單只生產水泵或氣泵,甚至還有生產整件護理用品或醫療設備,兼有自己的品牌(如口腔護理及改善睡眠儀器)。5年前,該公司已在內地成立獨資公司,專門開拓內銷市場,並以護理和醫療設備為切入點。
李耀林坦承,10年前從未想過造泵可以涉足到這麼多行業,近幾年卻有如開了竅,創意如泉湧,看到一大片天空。他們構思橫向發展時,發覺只要是和液體或氣體有關的設備,都可能有水泵或氣泵,該公司都有機會參與其中!
例如,治療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的儀器,便內置了霧化器(因要將藥水霧化成極小的微粒,以漂浮入肺內),當中便有泵。匯進僅是替某外國品牌生產哮喘霧化器,每年的產量便達到80萬部。此外,洗腎機等亦一樣有水泵。外國甚至有一種氣墊可以震動的病牀,專供長期臥牀、不能活動的病人使用,以減少護士的工作(替病人按摩和活動身體)。這種病牀就內置了氣泵。
事實上,醫療和保健器材行業的門檻比汽車零部件行業更高,對材料、精確度和消毒方法均有嚴格要求,而附加值也更高。「我們有幾句口號,包括『三分現象、七分想像』、『目標準確、行動正確』。只要做到這兩點,轉型升級其實並不太難。」李耀林說。
收入四分天下 風險大減
現時,匯進的營業額約有四分一來自醫療設備和護理設備的零部件或產品,四分一來自飲食業設備的零部件(汽水機、啤酒機和咖啡機的水泵等),四分一來自工業和農業設備的零部件,四分一來自其他高附加值設備(如汽車、遊艇、洗碗碟機等)的零部件,專門得來又多元化,分佈非常平均。李耀林不諱言,10年前該公司只有大約300名員工,現時已增至約3500人;至於現時營業額,亦大約較10年前增加了9倍!而未來幾年,透過增添自動化儀器,營業額還可以再翻一番。
撰文:薛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