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大擬效MIT 工作一年方准畢業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24日 21:35
2010年09月2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八大院校正籌備四年制課程,其中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表示,科大計劃參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名校的做法,要求學生在修讀課程期間,額外花一年時間外出工作才可畢業,以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同時,大學亦打算增辦環保、能源等跨學科副修或雙學位課程。另外,科大高等研究院明年起,將設立最少10個以捐款人命名的講座教授席,長遠希望籌得10億元,招攬國際一流學者駐校研究。

學生或需多花一年才畢業

陳繁昌日前與傳媒茶敘時表示,為提升學生日後的競爭力,將試行把外出工作列入課程要求,「日後將要求學生修讀本科期間,利用一年時間或多個暑假外出工作,讀了一段時間,做一年工,然後再讀至畢業……因此,或需多花一年時間才能畢業」。他續稱,學生工作地點將不限於香港的企業,「例如安排學生往深圳工作」,目的是讓學生預先汲取工作經驗。

除了讓學生走出去「實戰」外,科大亦計劃加強學生的研究能力。陳繁昌表示,現時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計劃」,有100名教授額外指導250名本科生從事研究,「學生透過研究和發表學術論文,有助他們的學術發展,部分畢業生更因此獲美國名校直接取錄攻讀博士」,未來希望能擴大研究計劃的規模,安排全校一半教授指導學生並發展成精英計劃。

增辦能源環保課程

至於課程發展方面,陳繁昌透露,科大打算增辦更多如能源、環保等跨學科的副修和雙學位課程,「以能源為例,除了涉及科學知識外,碳排放審計將涉及商業知識,而能源對人類的影響則屬於社會科學」。

盼籌10億設講座教授席

此外,科大計劃日後利用高等研究院配合教學。陳繁昌表示,科大高研院原參考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高研院各自獨立運作的模式,「不過現時歐洲學術界多傾向教授透過教學,與學生分享研究所得,包括安排教授執教大學入門課程,或者負責指導研究生」,日後高研院的教授將有一半時間在科大授課,一半時間在高研院從事研究。

為免以公帑補貼高研院,陳繁昌表示,高研院將設立最少10個以捐款人命名的講座教授席,籌募經費來支付大師級教授的薪津,以及作教授的研究開支,長遠目標希望籌得10億元經費,現時已籌得約3億元起動基金,待候任高研院院長、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物理系教授戴自海明年上任後,即展開招聘工作。

明報記者 蕭輝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