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東方諾貝爾「邵逸夫獎」今屆共有5位得主,其中天文學獎授予精測宇宙年齡的3位美國教授。他們不分彼此,於實驗室埋頭苦幹逾15個年頭。得獎者大衛•斯佩格教授卻於獲獎一刻,驚聞患癌噩耗。他感激戰友互補不足及支持,令他在對抗癌魔路上仍可繼續科研。
邵逸夫天文學獎3位得主,15年來一直領導探測器衛星升空計劃。他們收集衛星數據,精確測量宇宙微波,計算出宇宙年齡為137.5億年,誤差為正負1.3億年,是地球的3倍。
聖誕實驗室度過 感激家人體諒
得獎者之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科學系主任大衛•斯佩格說,3人的生活「除了科學,還是科學」。他稱,家人的體諒相當重要,「即使聖誕節及新年也是在實驗室度過,妻兒從沒抱怨我過分投入……我們連睡覺的時候也想到科學,最振奮的是凌晨3點向同事發出的電郵立即收到回覆」。
他的戰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Henry DeWolf Smyth物理學講座教授萊曼•佩治亦稱﹕「每天除了睡覺的6小時及進食的2小時,其餘時間也跟科學有關,我連妻子也是科學家。」
不過,對斯佩格來說,得知獲獎一刻竟然「悲喜交集」,因他同時發現自己患癌。由於美國醫療費用高昂,他說﹕「唯一安慰的是,我夠錢醫病了。」他表示,現時病情已受控制,想返回實驗室繼續科研工作,以及買一架2萬美元的全碳纖維單車獎勵自己。
「我夠錢醫病了」
另一獎得者查理斯•班尼特則指,整個科研計劃最具挑戰的,是最初如何從美國太空總署芸芸計劃中脫穎而出,獲取資金,現時計劃雖然告一段落,但3人的科研剛「重新起步」,盼日後花更多時間與年輕學生和科學家合作,更仔細探討個別宇宙地域的物質圖。佩治指出,現在是科研的黃金十年,他們可認識過去千年科學家未能了解的宇宙奧秘,推翻不少傳統科學家對宇宙的舊有觀念。
邵逸夫獎得主系列(三之一)
明報記者 鄭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