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貨幣政策舉足輕重,聯儲局於2008年第四季將息口減至零,並推行量化寬鬆(QE),曾觸發2009至2010年全球股、樓、匯、金市場普遍做好。惟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美國上周終於加息,全球資產市場亦將出現新形勢。今期封面故事專訪恒生銀行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以及施羅德首席經濟師Keith Wade,分析股、樓、匯、金的最新佈局。
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預測,聯儲局明年底前再加息3次,每次加0.25厘,步伐溫和。在加息周期的新形勢中,他認為股市是最值得看好的資產類別,可佔組合40%。當中恒指市盈率僅約10倍,估值遠低於歐美股市。他預期,隨着人行於明年進一步減息降準,加上若內地經濟轉型進度理想,A股及港股於2016年有機會跑贏歐美股市。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陸庭龍分析,聯儲局於上周四宣佈加息,可以說延續去年10月結束QE後進一步收水的行動,他相信該局政策目標是希望增加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2008年第四季金融海嘯後,聯儲局將息口降至零,並且每月買債向市場注入資金救市。但貨幣政策有一死穴,便是一旦市場對央行失去信心,政策便沒有效果。事實上,經過連續多年大印銀紙,令『錢變得不值錢』,資產泡沫愈吹愈大,目前每多印一張銀紙的邊際回報率(Marginal Retrun)便下降,對刺激經濟增長的效用愈來愈低。投資者是很聰明的,知道若繼續QE,泡沫遲早爆破血流成河,於是不願意擴充生產線投資實業,只肯短線投機炒股,勢色不對便沽貨離場。既然繼續放水行不通,聯儲局近年轉為逐步收水,去年完成退市後,上周亦開始加息。另外,聯儲局多名官員早前已多番暗示今年加息,上周落實加息亦證明當局『講得出做得到』,而且政策進退有序,鞏固美元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
美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 利股債
雖然美國上周開始已進入加息周期,但陸庭龍指出,美國通脹壓力不大,而且明年是總統大選年,故他相信聯儲局至明年底只會再加息3次,每次0.25厘,聯邦基金利率至明年底只會升至1厘,加息步伐相對溫和;另外,聯儲局在議息聲明上表明短期維持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於4.5萬億美元,日後即使減磅,其規模亦不會回落至2008年QE前的8000億美元,對環球資產價格更屬正面,「雖然聯儲局加息0.25厘增加了資金成本,但當局亦承諾過去多年QE印出來的銀紙暫時不會收回,故市場資金仍然充裕,為環球優質股票及債券價格繼續帶來支持。」
因此,陸庭龍建議,若投資者能承受中等風險,目前應該在資產配置(不包括物業)中相對重倉股票,佔比可達40%,另持有25%債券,15%基金、10%黃金及10%現金(見圖1)。
雖然陸庭龍對環球股市加息後的投資新形勢相對樂觀,但今年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大跌17.4%,MSCI成熟市場指數亦下跌4.4%,惟MSCI日本指數仍錄得7.5%升幅,可見如何選出有升值潛力的國家/地區股市投資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今年第三季市場憂慮聯儲局加息令資金從新興市場大規模撤走,港股期內大跌5404點或20.6%;經過10月反彈後,11月至12月上半月又再下跌,相信不少讀者對港股後市仍然猶有餘悸。
不過,陸庭龍認為,恒指市盈率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屬最低(見圖2),若新興市場股市氣氛好轉,恒指有機會跑贏,他以一個注了水的汽球比喻道:「過去多年各國央行推出量寬,等於向一個汽球注入大量的水,當大戶捉緊汽球的一端,水便流去另一端。聯儲局上周已表明暫時不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則不會把水抽走,所以這個遊戲仍會繼續玩下去,過程中水會從一端至另一端走來走去。新興市場國家GDP增長動力始終較佳,其股市目前估值亦已偏低,故日後上升空間亦較大,目前只是等資金湧入去炒一轉。」
料資金回流新興市場股市
陸庭龍預測,人民銀行明年將再次減息降準,而內地經濟轉型若取得成果,均屬可觸發資金流入令港股估值上調的催化劑,故港股明年可能一洗頹風,跑贏歐、美等成熟市場股市。板塊方面,陸庭龍看好國際金融股、環球醫療及旅遊股;在本港市場,他則睇好寫字樓收租股及房託(REITs)。
(封面故事)
恒生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預測,聯儲局明年底前再加息3次,每次加0.25厘,步伐溫和。在加息周期的新形勢中,他認為股市是最值得看好的資產類別,可佔組合40%。當中恒指市盈率僅約10倍,估值遠低於歐美股市。他預期,隨着人行於明年進一步減息降準,加上若內地經濟轉型進度理想,A股及港股於2016年有機會跑贏歐美股市。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陸庭龍分析,聯儲局於上周四宣佈加息,可以說延續去年10月結束QE後進一步收水的行動,他相信該局政策目標是希望增加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2008年第四季金融海嘯後,聯儲局將息口降至零,並且每月買債向市場注入資金救市。但貨幣政策有一死穴,便是一旦市場對央行失去信心,政策便沒有效果。事實上,經過連續多年大印銀紙,令『錢變得不值錢』,資產泡沫愈吹愈大,目前每多印一張銀紙的邊際回報率(Marginal Retrun)便下降,對刺激經濟增長的效用愈來愈低。投資者是很聰明的,知道若繼續QE,泡沫遲早爆破血流成河,於是不願意擴充生產線投資實業,只肯短線投機炒股,勢色不對便沽貨離場。既然繼續放水行不通,聯儲局近年轉為逐步收水,去年完成退市後,上周亦開始加息。另外,聯儲局多名官員早前已多番暗示今年加息,上周落實加息亦證明當局『講得出做得到』,而且政策進退有序,鞏固美元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地位。」
美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 利股債
雖然美國上周開始已進入加息周期,但陸庭龍指出,美國通脹壓力不大,而且明年是總統大選年,故他相信聯儲局至明年底只會再加息3次,每次0.25厘,聯邦基金利率至明年底只會升至1厘,加息步伐相對溫和;另外,聯儲局在議息聲明上表明短期維持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於4.5萬億美元,日後即使減磅,其規模亦不會回落至2008年QE前的8000億美元,對環球資產價格更屬正面,「雖然聯儲局加息0.25厘增加了資金成本,但當局亦承諾過去多年QE印出來的銀紙暫時不會收回,故市場資金仍然充裕,為環球優質股票及債券價格繼續帶來支持。」
因此,陸庭龍建議,若投資者能承受中等風險,目前應該在資產配置(不包括物業)中相對重倉股票,佔比可達40%,另持有25%債券,15%基金、10%黃金及10%現金(見圖1)。
雖然陸庭龍對環球股市加息後的投資新形勢相對樂觀,但今年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大跌17.4%,MSCI成熟市場指數亦下跌4.4%,惟MSCI日本指數仍錄得7.5%升幅,可見如何選出有升值潛力的國家/地區股市投資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今年第三季市場憂慮聯儲局加息令資金從新興市場大規模撤走,港股期內大跌5404點或20.6%;經過10月反彈後,11月至12月上半月又再下跌,相信不少讀者對港股後市仍然猶有餘悸。
不過,陸庭龍認為,恒指市盈率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屬最低(見圖2),若新興市場股市氣氛好轉,恒指有機會跑贏,他以一個注了水的汽球比喻道:「過去多年各國央行推出量寬,等於向一個汽球注入大量的水,當大戶捉緊汽球的一端,水便流去另一端。聯儲局上周已表明暫時不會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則不會把水抽走,所以這個遊戲仍會繼續玩下去,過程中水會從一端至另一端走來走去。新興市場國家GDP增長動力始終較佳,其股市目前估值亦已偏低,故日後上升空間亦較大,目前只是等資金湧入去炒一轉。」
料資金回流新興市場股市
陸庭龍預測,人民銀行明年將再次減息降準,而內地經濟轉型若取得成果,均屬可觸發資金流入令港股估值上調的催化劑,故港股明年可能一洗頹風,跑贏歐、美等成熟市場股市。板塊方面,陸庭龍看好國際金融股、環球醫療及旅遊股;在本港市場,他則睇好寫字樓收租股及房託(REITs)。
(封面故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