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廣東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NGO負責人A昨日對本報稱,當局對工運NGO的打壓和陷誣從一年前就已開始,目標就是遏制工人維權潮。這些NGO基本上得不到內地政府和企業公益基金的支持,負責人被捕後又遭官方媒體「污名」。她認為官方這做法是不智,即便NGO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調,但是這些社會議題不會消失,致力社會公益人士亦不會放棄。
同業稱只會逼工人經黑道討債
A透露,曾飛洋被捕前就曾捱打、受威脅,「官方有目的的構陷(陷誣)早就開始了,現在又指摘他的生活作風問題,這特別可笑,他又不是政府官員,(為勞工維權和嫖娼之間)有什麽關係」。她表示,根據新《勞動合同法》,僱員與僱主連續2次簽訂勞工合約後,第3次應簽永久合約,但是這兩年內地經濟不好,珠三角很多工廠就以搬遷、破產等方法拋下工人,捲款逃逸。她認為,政府本應利用工人維權的力量,智慧地化解一些社會矛盾,因為沒有工運NGO,工人只能透過一些帶有黑社會性質的討債公司維權,「政府卻把工人領袖和維權NGO當成不安全的因素去打壓,把自己的屁股坐到資本那一邊」。
明報記者
同業稱只會逼工人經黑道討債
A透露,曾飛洋被捕前就曾捱打、受威脅,「官方有目的的構陷(陷誣)早就開始了,現在又指摘他的生活作風問題,這特別可笑,他又不是政府官員,(為勞工維權和嫖娼之間)有什麽關係」。她表示,根據新《勞動合同法》,僱員與僱主連續2次簽訂勞工合約後,第3次應簽永久合約,但是這兩年內地經濟不好,珠三角很多工廠就以搬遷、破產等方法拋下工人,捲款逃逸。她認為,政府本應利用工人維權的力量,智慧地化解一些社會矛盾,因為沒有工運NGO,工人只能透過一些帶有黑社會性質的討債公司維權,「政府卻把工人領袖和維權NGO當成不安全的因素去打壓,把自己的屁股坐到資本那一邊」。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