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即將於下周一(18日)發行的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選了中國總理溫家寶作為封面人物,並關注近日美國國會對人民幣施壓的舉動。這是溫家寶首次登上《時代》封面。
最新一期《時代》溫家寶專題的主要撰文者,正是9月底專訪了他的美國CNN名記者扎卡里亞(Fareed Zakaria),他在文章中呼籲美國自我反省,「不要把美國經濟不好的責任都賴到中國頭上,要客觀看待人民幣匯率問題」。
中國人才急增 美真正挑戰
《時代》刊文指出,9月29日,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支持「人民幣法案」,將匯率低估視為出口補貼,授權行政部門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重稅。不過文章指出,雖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打擊人民幣匯率過低的黃金機會,但其實不是。該法案毫無意義,它不能解決美國所希望解決的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是美國國內反華情緒的表現」。
文章指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不單是因為貨幣,還包括優良基建、低薪金及勤勞的工作人口等,貨幣升值不會改變這一切,而歷史亦已證明,單靠某國貨幣升值,不能解決美國自身的問題,升值只會幫助了像是越南、印度、孟加拉這些幣值也被低估的國家;1985年美日達成了「廣場協議」,華府成功逼日本將貨幣大幅升值。但當日圓升值了50%後,仍不能使美國的貨品更具競爭力。作者認為,未來美國所面對的挑戰,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愈來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民。
扎卡里亞在文章表示,過去30年,中國致力於硬件基礎設施,沒花太多資源於國民身上。中國的工廠需要走向現代化,建造世界級、高效率的道路、碼頭和機場。這一切建造的規模和速度,在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但更重要的是,現在中國正投放巨大資源於教育事業,產業鏈逐漸升級。文章說,1998年起,中國大規模向教育投放資源,投資教育的開支,是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3倍。過去10年,中國的大學總數較以往增加了1倍。2007年中國的大學生總數約500萬人,比1997年的100萬人增加4倍。
諾獎得主﹕中國2040年成經濟一哥
文章引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福格爾(Robert Fogel)的看法,高技術工人的增加,將推動中國的經濟成長,估計到2040年,中國GDP將達到123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