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IMF成貨幣仲裁者 成效受質疑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11日 05:36
2010年10月11日 05:36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在全球貨幣戰陰霾下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未能就緩解以中美為核心的匯率紛爭達成共識。雖然各成員國同意授權IMF總裁卡恩,擔當主要經濟體匯率糾紛的仲裁者,但實際效果廣受質疑。有分析認為,IMF在匯率問題上淪為無牙老虎,美元勢將繼續走弱,迫使新興經濟體繼續出招阻止熱錢湧入。

IMF成員國舉行兩天會議後發表公報稱,資本流動與匯率變化是影響全球經濟及國際貨幣系統運作的關鍵因素,「我們敦促IMF深化它在這些領域工作,包括進行深入研究,協助增加資本流動管理政策的效力」。

IMF年會 無實質應對措施

IMF主席卡恩在會上拋出監督中國、美國、歐元區、日本和英國這5個主要經濟體的主張,建議由IMF研究這些經濟體政策措施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範圍包括它們的貨幣政策如何影響資本流向。但IMF前官員、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指出,有關建議只是用「花俏新辭描述舊的監督機制」,並沒令IMF職責明顯改變。IMF現時每年為多數成員國進行經濟評估,範圍涵蓋匯率走勢、貨幣與財政政策,但它預警經濟危機與及推動各國調整貿易與匯率政策的紀錄欠佳。

會議公報強調,全球經濟仍脆弱及不平衡,各方應不惜代價阻止保護主義。但它未能對當前的貨幣戰威脅提出任何實質應對措施,如為下月G20峰會勾勒調解匯率之爭的路線,令外界擔心鬥貶值的惡性競爭將惡化。貨幣策略師Michael Woolfolk說﹕「由於這個周末沒有任何顯著進展,我們在周一很可能看到美元續遭拋售。」

股市升屬表象 美製造資產通脹

市場最近熱炒美國聯儲局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QE2)預期,自聯儲局主席伯南克8月底發出重新買債的信號後,追蹤美元兌6種主要貨幣走勢的美匯指數下跌近7%,上周跌至8個月低位(見圖)。聯儲局對外吹風稱,買債可壓低國債債息,從而刺激經濟增長,但這一論調最近日益受市場質疑,原因是美國債息已處歷史低位,但經濟未有起色。財經雜誌《巴倫》指出,央行黔驢技窮,美元貶值成為最後板斧,但這一做法風險極高,雖然股市最近在QE2預期下大升,但卻是在美元快速貶值下實現,一消一長下,股票上升屬表象多於真實,由此可見聯儲局增加流動性的舉措,製造資產通脹的效果高於創造職位。

美拉攏各國向華施壓無果

美元貶值令新興市場干預匯市自保的潮流繼續發酵,烏克蘭副總理表示,可能效法其他新興經濟體,實施資本控制,防止匯價因短期熱錢湧入而大幅波動。印度央行亦稱可能干預匯市,避免宏觀經濟動盪。

IMF對匯率紛爭束手無策,令美國的如意算盤落空。美國財長蓋特納本寄望在會上,爭取其他國家支持,從而令它以「維持世界公眾利益」為理據,就人民幣向中國施壓。蓋特納甚至提出IMF應考慮把是否增加中國在IMF投票權,與人民幣升值掛鈎。但美國近日因企圖再狂印銀紙而成為箭靶,它想爭取的新興經濟體受熱錢狂湧之苦,被迫干預匯市,歐盟上周亦抨擊美國做法。普拉薩德形容﹕「IMF年會的結果表明,美國提議的『集體行動』想法並不現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則表示,將IMF投票權改革與其他責任掛鈎不是主流聲音,讓新興市場對IMF有更大信任感,才是主流聲音。俄羅斯財長庫德林說﹕「只要IMF仍被視為一個由一小撮富國做決定,卻以國際社會名義發表主張的組織,它就無法消除全球許多地區對其的不信任。」

撰文:郭銘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