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及亞洲其他市場成為歐美資金新興的投資主題,吸引海量熱錢四方八面湧入,令內地面對來自資產升值引發的通脹壓力進一步升溫,昨天內地便傳出上月通脹率高達3.9%,中央「被迫」在公布9月新增貸款、通脹等經濟數據前「出招」,透過選擇性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既避免一刀切加息拖垮經濟,亦達到傳遞遏抑通脹的決心。
傳上月通脹達3.9%
建設銀行(0939)行長郭樹清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特別提及通脹問題,強調應予以「高度重視」,其中房地產價格大幅攀升後將會轉移到其他商品及服務,最終抬高消費成本。他認為,物價上漲與貨幣供應走勢一致,負實質利率時間過長將會影響宏觀穩定因素。
第三季的主要經濟數據陸續於本月內公布,當局最關注的CPI下周出爐,市場普遍預期9月份CPI將達3.6%,高於8月份的3.5%,部分專家更估計會高達3.9%。這是央行第四季會否加息的關鍵所在。
內地對上一次出現較嚴重的負實質利率在2007至08年期間,早在出現嚴重負實質利率前中央已透過上調利率遏抑通脹,為免打擊中小企及經濟增長,當時採取的方法是差異化利率。盛傳9月的通脹將達到3.9%,對於負實質利率問題惡化,中央又能否按兵不動呢?
花旗:加息恐招熱錢流入
花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說﹕「央行不能加息,所以只能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他解釋,全球發達國家或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若中國加息只會吸引更多熱錢湧入,加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另有內地經濟專家認為,央行還會進一步推出不同的政策措施,以收緊銀根,但相信最快到了明年第二季才會加息,因為上半年經濟在宏調下有所放緩,一旦加息將會影響增長。
9月份廣義貨幣、新增貸款增長以及樓價走勢等多個重要數據最快會在今日公布,至於通脹則會在本月21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