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港股市互相追逐,當恒指升穿23300點,升至金融海嘯以來最高水平之際,上證綜合指數亦突破2800點。「大好友」瑞銀發表報告指出,美日等國推出量化寬鬆措施,令資金囤積在亞太區,區內股市最樂觀可在半年內再升六成。
憧憬聯儲局推出QE2(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恒指高開263點後,最多升358點,是08年7月以來高位。不過恒指在高位有獲利回吐,特別在午後傳出6間中資銀行或需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大市升幅一度收窄到不足1%,收市報23207點,升263點。成交繼續維持高水平,有952億元。
恒指突破23000 升263點
資金追落後的資源股,中海油(0883)及中石油(0857),分別升4.48%及3.6%;中煤能源(1898)升4.48%,是升幅最大藍籌,兗煤(1171)更升逾半成。金屬股亦不甘示弱,紫金(2899)再升半成。港交所繼續受惠成交急增,高見170元以上,騰訊控股(0700)創近期新高。
瑞銀看好長實新地中建材
大市「㷫烚烚」之際,瑞銀「發功」唱好後市,指各國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印的「銀紙」未必會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會「出口」到亞太區股市,推升資產價格。瑞銀估計,在未來6個月,區內股市有36%機會進入大牛市,屆時股市有望最多較現水平升六成,看好的股份,有長實(0001)、新地(0016)及中國建材(3323)。
渣打財富管理策略師梁振輝亦指出,後市仍具上升動力:「港股相對區內其他市場,表現仍較落後,恒指短線或出現幾百點的調整,但出現過千點的調整機會不大。」他指如QE2真正落實,將利好商品價格,資源股可繼續「抄底」。內銀股雖然有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傳聞,但該板塊表現相對落後,負面因素亦幾乎全面反映,有望發力。
滬深成交4255億
熱錢流入港股,亦同時攻入內地。滬深兩地股市,在國慶假期復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創出「天量」成交額,兩市成交合共4255億元人民幣,是今年以來最多。上證綜合指數亦自今年5月以來,再度升穿2800點,收報2806點,升近2.5%。表現好的板塊同港股相近,包括金屬、煤炭及金融股,多隻券商股漲停板。
不過,申銀萬國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錢啟敏提醒,滬深股市現時明顯不是處於「大牛市」,但近期卻升得既急且多,短期難免有調整,或會回落到2700點以下。
(明報記者薛健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