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下月初很可能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QE2)政策,美元連月弱勢,資金持續流入亞太區,不過昨日彭博亞洲對冲基金峰會的與會者指對冲基金未能受惠。
基金淨值跌 資金流失
有對冲基金研究機構稱,區內對冲基金不單沒有受惠熱錢湧入,由金融海嘯至今,對冲基金的資產淨值更出乎預期收縮。
新加坡對冲基金研究機構Eurekahedge發表9月份報告,指今年首7個月,亞洲的對冲基金,錄得12億美元的淨資金流出;而由金融海嘯至今,區內的對冲基金資產淨值,下跌約8%至1170億美元。不過諷刺的是,追蹤環球基金資金流向的機構EPFR,剛於10月12日發表的調查,卻發現今年以來,總共有198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股票基金,反映資金即使流入區內,但並無投資在對冲基金。
新加坡對冲基金Pilgrim Partners Asia Pte創辦人Albert Ee指,亞洲的對冲基金處於剛發展時期,規模相對較少,難以向投資者提供過去長年期的投資回報記錄,但偏偏大型機構投資者,卻要求對冲基金,先呈上過去3年的投資回報,才決定會否投資,局限區內對冲基金的資金流入。
港府倡設過渡期
對冲基金在本港的發展歷史亦不長,不過近日歐盟卻要求任何於當地集資的對冲基金,要向當局公布基金的投資策略,以及限制基金經理的花紅等,不少對冲基金亦擔心會影響到吸納歐洲投資者的部署。高德基金(香港)董事總經理李建平,在出席對冲基金論壇,就認為這種一業兩管的制度並不公平,認為香港的監管制度已經夠公平及透明度,不明白為何在歐洲融資的本港基金,亦需配合當地的法規。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在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已經與歐盟方面進行溝通,希望在歐盟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前,先保持幾年的「過渡期」,讓本港基金適應;但她承認,如果有關規模訂得太嚴謹,將會限制阻礙業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