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諾獎得主戰友回流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20日 21:35
2010年10月20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由兩名發明嶄新應用物料「石墨烯」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者奪得,原來有一名來自香港的物理博士,一直與兩名得主當實驗室「鄰居」,一起在大學中為科研努力。現已回流加盟理大當物理講師的曾遠康形容,其前同事有為科研廢寢忘餐的熱情,才會贏得諾貝爾獎。他指理大正研究「港產石墨烯」,盼將石墨烯應用在激光和電晶管等範疇。

去年9月返港的曾遠康,04年至09年在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任職博士研究員,於04年認識應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諾沃蕭洛夫,他們同於物理及天文學系工作,曾遠康研究激光,而諾沃蕭洛夫做石墨烯研究。

憶得主廢寢忘餐研究

曾遠康說,當年每逢周末或晚上回到實驗室,總看到諾沃蕭洛夫在隔壁實驗室研究,反映他十分投入物理學。曾遠康說:「我記得他說過,自己為物理着迷(obsessed about Physics),我想科學家就有這種passion(熱情),所以才贏得諾貝爾獎。」對於石墨烯,曾遠康認為沒人想過大會會頒發給研究這種新發明物質的科學家,他稱:「高錕都是發明光纖40年後大家應用廣泛才獲獎,而石墨烯是04年才研發出來,尚未應用於日常生活,做科研除要努力,還需運氣。」

研港產石墨烯用於激光技術

理大近年才開始研究石墨烯,曾遠康指現時由應用物理學系、紡織及製衣學系約4名教授及講師負責,09年加盟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的助理教授鄭子劍,用納米技術製造「港產」石墨烯。曾遠康指出,理大研發的石墨烯,可應用於激光技術,包括改變激光的聚焦頻率,成為「超快短脈激光器」,從而減低激光能量,使激光在切割時,不會因聚焦時間過長而燒毀周遭範圍。新技術可用於醫療手術和切割鑽石等範疇。理大應用物理系助理教授嚴鋒則正研究將石墨烯用於電腦晶體管,以取代矽(silicon)原料。以石墨烯製成的晶體,運算速度可較矽晶體快達2.5倍。

取代矽製晶體 運算快2.5倍

然而,曾遠康稱石墨烯研究經費約需100多萬,但在香港申請研究資金困難,他說:「政府對科研的投放只佔不足1%GDP,學者所得資源不多,若香港想有傑出科研成就,必須重新分配資源,英國的科學家不需要擔心錢的問題。」

明報記者 彭美芳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