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羽田機場1931年建成,1940年代起處理國際航班,直至成田機場1978年落成,才降格為內陸線機場,但隨着新跑道及國際客運大樓落成,它又重新成為國際航空樞紐,與成田展開競爭。
阻成田擴建居民轉軚
成田雖是後起之秀,但機場硬件卻不比羽田強,主因是當地民眾長期反對機場擴建,令機場藍圖上的3號跑道遲遲未能問世,現在還有抗爭民戶不肯搬遷。相反,日本政府卻在5年前起批准私人發展商負責大部分羽田機場擴建(新跑道除外),令羽田的設施迎頭趕上。
不過自羽田機場開始擴建後,成田機場附近一些居民開始產生「危機意識」。有由開始興建機場起就抗爭的居民轉軚,願意配合成田擴建計劃。成田機場代表、居民代表和政府官員早前更達成共識,未來每年將增飛8萬航班,預計2015年前總共加開30萬航班。
分析﹕高着陸費削競爭力
3月時,成田才與阿聯酋航空簽約,增飛迪拜與阿布扎比。當局又看準中國觀光潮,在機場推出手機雙語服務,現在更打算邀請廉航進駐。不過,成田到了晚間就停飛,羽田卻是24小時不停服務,加上羽田鄰近市中心,地理位置遠比成田優勝。但分析認為,兩個機場的着陸費都遠高於鄰近東亞機場,令它們的競爭力大大削弱。
台灣民視/中央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