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0/11年度《施政報告》出爐了,房屋、扶貧、醫療、勞工、教育等方面都有新政策推出。雖然施政報告由特首曾蔭權一人宣讀,但每項政策都由不同部門及官員主理。
你知道以下決策局長是誰?他/她主要負責哪項政策嗎?
(圖1)施政報告最矚目的房屋政策莫過於「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這政策由我的決策局跟房屋委員會合作,興建簡約實用的中小型單位,市民可以先租後買的方式置業。參加者可用市值租金租住5年單位,其間不會加租;第3年開始,可隨時購買單位,買樓時可獲過去所繳一半淨租金作首期資助。
(圖2)政府早年讓私人樓宇增加樓面面積,引進環保及生活設施,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可是,近年發展商利用這項寬免政策,大量增加樓面面積,造成「發水樓」問題。我的決策局決定限制項目獲寬免的樓面,最多只可以是總樓面的一成。純住宅項目的尊貴式大堂入口、郵件派遞室和後勤服務室等,將不再獲樓面寬免,並會收緊對停車場、會所和露台等的寬免面積。我不認為住宅需要雲石大堂和大型水晶燈,若發展商認為有需要加入,則要計入總樓面。
(圖3)我的決策局負責自願醫療保障計劃,期望做到「人人受保、終身續保」,所以零歲至百歲都受保,有病者也受保,並設保費上限。即使40至50歲面臨中年健康危機者,每年保費只需2000多元,10多歲低危一族,保費只需550元,只要吸引至少30萬人參與,就能啟動計劃。政府會資助500億,其中主要用於計劃最初半年至一年的推廣期內,吸引全新投保者參與的7折優惠,政府包辦其餘3成保費。
(圖4)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改善環保政策,都與我的決策局有關,為專營巴士加裝除氮裝置就是其中一項。為減低路邊空氣污染,政府將投放5.5億元公帑全數資助3900部舊型號專營巴士加裝除氮裝置,以配合2011/12年度起中環、銅鑼灣和旺角落實只准環保巴士進入的低排放區。這個方案符合成本效益,亦不會令巴士公司有加價壓力。
(圖5)政府決定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資助全港合資格在職人士的交通費用,每人每月可獲600元。新措施將取代現時的「交通費支援計劃」。我的決策局正在制訂具體細節及實施時間表。
(圖6)我的決策局有意加強國民教育,增加香港學生參加內地學習及交流活動的機會。目標是學生於中、小學階段內,會獲資助參加至少一次內地交流計劃。我們也會提供額外資源,資助準教師到內地參加專業研習班。有人問我,國民教育是否想洗腦,學生認識自己的國家怎會是洗腦工程呢?香港和內地一水之隔,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都未有親身去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