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趣味學習﹕潮人講古﹕教會救濟品長青網文章

2010年10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0月25日 05:35
2010年10月25日 05: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物資十分短缺,有不少人入教領洗成為教徒,到教會聽講道,其實志在領取牧師講道後所派發的一些救濟物資。

當年香港接受過美國、意大利等富裕國家的救濟,這些國家會定期送來一盒盒用紙盒包裝好的救濟品,內裏有奶粉、衣物,亦有窮苦人家最希望得到的麵條、芝士等。老父憶述當年每次教會學校派發救濟物資時,都會有些小販向學生高價買入,於是學生就可以轉手獲利。

不少學生都願意將救濟品售予街頭小販,但他們不是用賺回來的利錢去買玩具,而是交給父母維持家庭生計。很多早期的信徒都是來自社會低下階層,他們認為只要入了教會,至少一家上下都不會餓死,間接造就了不少虔誠教徒,令當時的香港社會更安定。

在這個年代,香港人的物質富裕,每當世界各地出現天災,我們都不遺餘力提供援助,這可說是一種對世界的回饋。

■有片睇:http://life.mingpao.com/sorealreal.htm

文﹕蘇真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