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說到創意,小朋友比成年人有更闊更大的想像空間,加上玩是孩子的天性,還需要教孩子點玩嗎?
成為孩子玩伴
的確,孩子可以自動啟動體內的遊戲潛能,隨手拾起任何物件都可變成玩具,然而這不代表家長可以坐在一旁撒手不顧。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家長遊戲培訓專家余啟賢(薯仔爸爸)認為,遊戲時,家長的角色是負責提供物資、確保安全,甚至是親身參與,成為孩子的玩伴。最近他更推出《遊戲說明書》一書,除了推介一些家居遊戲,更提到何謂遊戲真正意義。
「與孩子一同遊戲,可以是一個親子關係的回憶。家長或許會問,孩子可以自己玩,為何我要參與?當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遊戲,可以增進社交,但以家庭角度來看,親子遊戲令父母和子女間增加身體接觸和言語溝通,那麼遊戲便多了一種價值,就是他日親子間的寶貴回憶。有時候小朋友和父母遊戲會變成吵架收場,那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用孩子的角度和方法去玩,加入了成人的想法,所以我教家長揀玩具,都是選一些簡單的為佳,如棋類活動,講明基本的玩法後,便可按孩子的年齡和經驗,大家商量出其他可行的規則。」他指遊戲時,父母毋須刻意加入指令,就讓小朋友自主自發地帶領我們走進他們的遊戲世界。
薯仔爸爸強調親子遊戲,最好父母每天都能騰出時間與孩子玩耍,然而他明白家長工作繁忙,所以作為父母,應先問問自己有多重視與子女遊戲的時間,然後設立目標,例如每天跟他們玩半小時,或者選擇吃晚飯後先不洗碗,玩完了,待孩子睡着了才去做家務。當孩子覺得父母重視這段遊戲時間,那麼若父母真的因為工作未能準時回家,孩子也會體諒這一兩次的「失場」。
至於半小時可以玩什麼?這對不少父母來說也是一種學問。薯仔爸爸以最方便的道具——卷裝廁紙示範了多個家居遊戲的玩法,原來每個遊戲都可以令孩子玩上大半天,看完後你會驚覺這種玩得又用得的「玩具」竟是親子遊戲的最佳恩物。
◆廁紙這樣玩!
(1) 平衡陣
適合年齡﹕1至6歲
玩法﹕將原條包裝廁紙平放地上,讓孩子赤足在上面走。
效果﹕最初小朋友很守規矩地如在「天橋」上行走,不過她們很快便想出了更好玩的方法,如單腳跳、蹲着走,甚至扮小蟲在上面爬行。如有三至四條廁紙,小朋友更會發揮創意,把它們排成L形或口字形,繼續「行天橋」。
(2) 廁紙塔
適合年齡﹕1至6歲
玩法﹕如砌積木一樣,與孩子一同疊高廁紙,然後可以一同推倒重來。
效果﹕毋須拘泥於只准疊高不准推倒,因遊戲應自由而多變,小朋友可能每次疊高兩三卷便推倒,但這也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3) 玩保齡
適合年齡﹕1至6歲
玩法﹕把數個卷裝廁紙疊高,然後用球或另一卷廁紙擲出去,玩法如保齡球一樣,看看有多少卷廁紙倒下。
效果﹕小朋友會自行設計疊高廁紙的「排陣」,每次廁紙倒下時,他們都顯得非常興奮。
(4) 舉啞鈴
適合年齡﹕3歲以上
玩法﹕把多卷廁紙以膠紙綁緊成圓形,製作出兩個大廁紙卷後,固定於新式晾衣竹(或其他棒子)的兩端,成為小啞鈴。
效果﹕廁紙啞鈴的重量並不輕,但孩子看到這麼有趣,仍然很樂於扮演舉啞鈴的大力士!
(5) 廁紙畫
適合年齡﹕3歲以上
玩法﹕撕出一格廁紙,對摺兩次後用水筆在上面輕點,打開時便會看到有趣的圖案。
效果﹕小朋友可選擇使用一至兩格,甚至多格廁紙,畫完後,可用水輕輕黏在玻璃窗或光滑的平面,成為美麗的貼堂作品。
(6) 大花臉
適合年齡﹕3歲以上
玩法﹕把包裝整條廁紙的袋子剪開,留下約臉蛋般大小的透明部分。一名玩家雙手拿着袋子放於臉前,另一人則用水性筆在上面畫出對方的五官。
效果﹕小朋友和家長可以輪流繪畫對方五官,看到大家的大作,每個人必定會哈哈大笑起來!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