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九成黃金屬私有 重回金本位不可行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09日 05:35
2010年11月09日 05: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金本位制度」是19世紀實行的貨幣制度,由於該制度令各國貨幣政策欠彈性,於20世紀初瓦解。當時西方各國貨幣價值以黃金定價,各國匯率亦因而固定。二戰後,各國1945年簽訂布雷頓森林協議,重整國際匯率體系,各國貨幣跟美元掛鈎,而美元則跟黃金掛鈎,匯率固定但可以調整。美國1971年宣布美元貶值,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鈎,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

《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Martin Wolf日前在網誌指出,今時今日金本位並不可行。他解釋,央行目前的黃金儲備約為1.3萬億美元,但2008年全球銀行體系儲蓄卻高達61萬億美元。如何制定黃金跟貨幣的比例是一大挑戰,而目前約九成的黃金屬私人擁有,若搞金本位,他們必會索取高價賣金給央行,反而造成通脹。

沒足夠黃金儲備 隨時遭狙擊

雖然倡議者多稱金本位有助匯率穩定,但不少論者都質疑,指出若一國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金融體系便會受衝擊,這正是大蕭條時的情况。英鎊1931年被炒家狙擊,令英倫銀行黃金儲備大量流失,英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度,讓匯率自由浮動。再者,金本位之所以有助維持物價穩定,是因為當時人們都相信金價穩定。但時至今天,已沒人相信這套。

除了金本位,不少輿論近期都討論如何減低對美元作為單一儲備貨幣的依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去年3月曾提出擴大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作為「超主權貨幣」,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亦曾提出以SDR為商品定價,減少價格波動。但SDR面臨不少困難。SDR發行量不多,追不上全球儲備升幅,流動性也遠不及美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