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保育文物固然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過保育得法,也有助推動旅遊業及文化交流,甚至提升國家形象!
文化交流
2007年9月,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外借百多件秦始皇陵兵馬俑到英國大英博物館展出,大英博物館長麥格雷戈表示,在西方人眼中,秦始皇是中國的凱撒大帝,他希望展覽可幫助英國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此外,360年前因火損毁分作兩段後分藏兩岸的國畫名作《富春山居圖》,2011年6月至9月將首次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
國力展示
巨型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首現於2010年上海世博的中國館,「畫」上的人會動、河水會流、河上小船會搖晃航行,至於把參觀者與上河圖分隔的「河流」亦是由光的投射而成,讓中國館經常擠滿人,展示中國的軟實力,令人讚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教育推廣
2007年香港回歸1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館借出《清明上河圖》真迹給香港展覽,掀起熱潮。今次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可再次讓港人認識古代的中華盛世,從而對當今崛起的中國有另一番領會。有評論更認為,辦好是次《清明上河圖》展覽就是最好的國民教育。
■相關概念
承傳(heritage)
文物保育(heritage conservation)
文化交流(cultural interaction)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