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1月初因為QE2(第二度量化寬鬆)而觸發的大升浪,證實只是南柯一夢。半個月過去,港股近乎完全打回原形。
由上周初近25000點的高位開始調整以來,港股昨天的跌勢是最全面的了。本報經濟版自行編製的港股行業分類表現追蹤,33個行業的股份昨天全線報跌,而且多達24個行業的跌幅超過2%。早前表現得抗跌力很強的本地地產股及港交所(0388),昨天終於有較大的跌幅。
先試23000點支持
港股1382隻股份中,昨天跌超過3%的,高達436隻,即10隻股份中,3隻跌了超過3%。從昨天的走勢來看,不少基金都選擇先行沽貨走人。恒指極速地已跌至接近50天線(圖表1)。23000點既是10月底時的低位,亦是50天線所在,港股暫時要看看能否在此水平站穩。
從資金流向方面,除了港元在周二晚顯著轉弱之外,台灣股市昨天亦有3.8億美元資金流走(圖表2),是9月1日這一輪大升市以來,首度出現這麼大額的淨流出。香港沒有外資進出紀錄,台灣的數據或多或少反映了外資對大中華市場的看法。
但跌至23000點,筆者相信短線港股或會初步找到支持,若過去兩周已先行沽貨的朋友,在現水平不妨小試牛刀。
過去兩天環球股市及商品市場大跌,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高調壓通脹。正如昨天筆者所說的「上帝之手」終於出現。溫總上周在廣州百佳揚言要壓抑通脹之後,國務院常務會議昨晚即公布一系列措施控制物價。會議提出了4項措施,主要是透過增加供應,及完善向低收入人士補貼的方法,來對抗物價飛升。但公布也留有一手,講明在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即是2008年上半年曾實施限價令的食用油、方便麵、牛奶及煤等,仍有機會被冠以「緊箍咒」。
中央控制天然氣價 利中海化學
總體來說,中央暫時未致於藥石亂投,只是事先表明會怎樣部署對抗通脹。畢竟現在的通脹率,估計在11月也只是最多4.7%,跟2008年初的8%不可同日而語。
昨天的公布有幾點值得留意,首先特別提出要「保持天然氣價格穩定」。大家應記得去年11月內地寒冬早至,曾出現「氣荒」,隨着冬天來臨,中央也特別關注天然氣價格。今年6月,內地一次過提高了天然氣的出廠價25%,當時大家都認為氣價還有再加的空間,以拉近跟汽油的差距。但在昨天的公布發出之後,看來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及昆侖燃氣(0135)等上游氣股,均難望可以加價了。
下游方面,最近北方很多城市的天然氣都漲價,像蘭州便一次過漲17%。雖然在本港上市的燃氣股,居民用氣所佔的比例普遍不高,但要加價,無論是工業用還是民用,也將困難重重。
為了減低農民生產的負擔,溫總特別提出要支持化肥生產,繼續實行「用電、用氣和鐵路運輸價格優惠政策」。這對以天然氣為生產原料的中海化學(3983)反而有利。中海化學在今年6月的加氣價之中,成本上漲,捱了一段慘日子。佔中海化學逾75%收入的尿素及甲醇業務,原材料都是天然氣,現在中央明令控制天然氣價,及持續提供優惠,對中海化學有好處。此股高位跌了17%,2011年市盈率跌至11.6倍,國策支持下有短炒空間。
美元指數50天線以下 才宜大買
昨晚愛爾蘭政府願意跟歐盟合作,看來向歐盟及IMF尋求援助的機會愈來愈大。加上美國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反映美國通脹率確往下走,印證聯儲局有需要推出QE2,這些發展都令到美元匯價略為回落。
雖然筆者認為短線有機會反彈,但中央收緊信貸力度仍未明確。筆者仍維持待美元指數回落至50天線以下,才重點出擊。
撰文:江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