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要以平常的角度看事情。」另一名將主講校記多媒體課、現為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導師的梁蕙儀笑言,拍攝時最不自然的姿勢,往往能取得好的拍攝角度。所謂「making the familiar unfamiliar」,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平常事物,如換個不同角度拍攝,看出來便會比較特別,如鏡頭是由上向下拍攝,畫面看起來便有高高在上的感覺;鏡頭若是由下而上拍攝,被拍攝者便會顯得很有權威。
除了拍攝角度,梁蕙儀亦指校記如想拍攝兩分鐘的短片,內容須拍得具體才能吸引觀眾。要拍得具體,可以從訂題目開始,她建議校記拍攝前問問自己「構思是否值得做」、「能否做到」等問題,題目定好後要蒐集資料,再訂拍攝大綱,如列明短片何時有旁白、音樂、現場聲等,製作過程絕不簡單。
選角關鍵:2a準則
如何可拍攝出好的短片?梁蕙儀表示拍攝者需具備「敏覺力」,即對事情有洞悉能力,對別人的感覺有反應。
另外,拍攝主角亦是新聞短片的關鍵,梁蕙儀提出「available」與 「appropriate」準則, 「available」指在時限內,找到受訪者接受訪問;「appropriate」則指找一個最合適的人做訪問,「以全球暖化為例,科學家有兩派意見,一方認為情况十分嚴峻、很危險;另一方則認為情况未必如想像中嚴重。前者是我們在媒體聽得比較多的意見,若可以找到後者的科學家發言,便較有價值。」
現在不少新興媒體浮現,幾乎人人都可拍攝短片上傳網站,傳統電視台的角色彷彿已沒有以往般重要。
梁蕙儀指出,電視台是商業機構,它們播出什麼新聞,會有其考慮因素,「有時候,某些新聞有電視台記者到現場採訪,可是沒有播映,所以我們得到的資訊已是經電視台篩選過」。現時部分獨立傳媒人,會將自行拍攝的短片直接放上網,梁蕙儀提醒校記,因獨立傳媒人或會把個人感情投放到片段之中,要留意其中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