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記者在未訪問曾繁光前,各大媒體也報道過曾醫生要離開服務了超過20年的青山醫院,離開原因曾醫生講得好清楚,不想再為別人作嫁衣裳。曾繁光表示,他早在2000年已計劃離開政府醫院,但當時想給自己多幾年時間,希望可做到政府對心理治療增加撥款,令心理治療得以普及化。
努力爭資源 僅為人作嫁衣裳
雖然近年大眾對精神病有更多認識,但資源未見因此而增加。曾繁光心淡地說:「我不想寫了很多報告,爭取到了撥款,但最後分配到其他部門。」
對醫療制度不滿也是他要離開的原因之一:「若然是緊急病例,排期約一星期,若非緊急便可能要等7至8星期。其實病人有即時需要,但怎樣都要等,有時等足一兩年,病人其實很痛苦,甚至有可能令病情惡化。精神病新症要先用舊藥,等見到有副作用才可用新藥,你話病人如何會信醫生呢?投放在精神治療的資源不足,變成重大社會問題是遲早的事。現時投放在精神治療的資源只佔GDP約0.25%左右,相對澳洲、美國佔超過1%的做法,明顯不足。」
當他與記者談到等輪候診症時間過長時,他更憤憤不平:「我用多過5分鐘看一個症,就被上司抱怨,我當然不理會,但很多醫生依照指引5分鐘看一宗舊症,與病人溝通不足,難以發現問題,後果要社會去承受。」
自立門戶 因想對病人有交代
因此今年7月決定辭職,9月正式離開醫管局。開診所為想對病人有交代,他笑言:「只需要付得起錢,我會交同樣質素的服務給你。我只想改變環境。開診所自主性大得多,更多時間做喜歡的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