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外交電文引述的消息人士聲稱,內地針對Google的行動「100%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為了中國搜尋器發展而封殺Google」。外界未能掌握這些攻擊如何進行,但西方一直質疑是由「愛國黑客」大軍,在政府機構支持下進行。
中央憂Google地圖威脅敏感設施
其中一則密電稱,Google在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時,設立內地版Google中國,遵循中央審查,但是中央仍深感不安,不但要求Google移除關於達賴喇嘛和六四等敏感資料,又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協助審查Google衛星地圖內的中國政府軍事、核子、太空、能源等敏感設施,把圖像的解像度降低。根據2006年11月一則密電,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結一警告美國駐華大使館,若中國政府設施因此受到恐怖襲擊,美國將要承擔「重大後果」。美國外交官則回應Google是私人機構,他會把有關要求向華府匯報,但未知政府會怎樣處理。2007年一份密電又指出,當使用Google中國搜尋政治敏感的關鍵詞,有時會被連接到經過淨化的Google競爭對手、百度搜尋網。密電顯示,Google曾與國務院新聞辦和涉及審查、宣傳和媒體牌照的部門進行多次談判,但中方始終不滿Google刪除的敏感資料,包括人權、異見人士、領導人或太子黨等禁忌話題,始終不夠大陸的搜尋網站乾淨。最後Google中國於今年初把中文搜尋器業務撤出內地。
中央結論﹕互聯網可從根本監控
密電引述「重要消息人士」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這段時間,向領導層提交報告,匯報整頓互聯網的成效,稱「很多官員過去都擔心網絡無法控制,但經過Google事件和其他加強監控措施,如實名登記制度,結論是互聯網是可以從根本監控的」。
紐約時報/衛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