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3世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勃羅(Marco Polo),當年走了1.4萬公里,沿古絲綢之路由歐洲一直走訪中國,成為傳奇人物。中國有元史專家表示,據歷史文獻記載,當年馬可勃羅奉羅馬教皇之命,從威尼斯來到元朝上都,獲元世祖忽必烈接見。在元朝供職的17年間,馬可勃羅原來常被派到各地執行機密任務,是忽必烈的「特工」。
1271年,17歲的馬可勃羅跟隨父親、叔父帶着羅馬教皇的書信和禮品,從威尼斯出發,歷時3年半,於1275年抵達位於今內蒙古正藍旗草原上的元朝夏都──上都。
學習力強 精通4種文字
元史專家、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說,馬可勃羅很快就學會蒙古人的禮儀舉止,並且精通4種文字,能夠流暢地閱讀和寫作。當忽必烈發現他這本領後,就特意派遣他到離上都6個月路程的哈喇章(今雲南省)去處理一件重要國務。馬可勃羅憑其精明幹練,將事情辦得很妥當。
馬可勃羅在供職的17年間表現非常出色,故忽必烈常派他到其帝國各地執行機密任務。他先後到過現今的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北京等地,還南下過越南、緬甸和印尼。
蒐民情資料 滿足忽必烈好奇心
忽必烈喜歡聽臣下講述各地風俗民情和奇聞逸事,馬可勃羅每到一地便用心蒐集這類事情的資料,以便滿足大汗的好奇心。「馬可波羅或憑自己的觀察,或聽別人的敘述,得到大量東方各地的風土民情資料,並清楚地把它們記錄下來。」王大方說。
馬可勃羅於1295年回到意大利後,口述給作家魯思蒂切羅(Rustichello da Pisa)筆錄,寫成《馬可勃羅遊記》,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東西文化交流與新航線開闢產生巨大影響。元朝上都的繁華給馬可勃羅留下深刻印象,他的《馬可勃羅遊記》中,專門列有《上都城》一章,詳細記述元上都繁榮景象。如今,這座已荒廢的草原都城,正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