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教路 實現自動化生產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0日 05:59
2010年12月10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因為內地工資和通脹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問題,在內地設廠的企業,莫不「牙痛咁聲」,不時都聲稱要提高自動化水平。今次「企業創富」就找來一名協助廠商推行生產線自動化的專家,暢談他的經驗,以及為大家教路。

振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李日生表示,該公司成立於1980年代,除了代理外國的電路板測試設備之外,還因應顧客(廠商)的需要,為它們度身訂做,設計及製造電路板測試設備,以及整機測試設備(全件產品的測試設備)。

「委託我們設計及製造整機測試設備的,就包括電視機、電腦顯示器、冷氣機、洗衣機、手提電腦、流動電話、衛星電話等產品的生產商。」此外,該公司還進一步開拓了生產線自動化規劃服務。

由測試工序做起 較容易

李日生認為,廠商若想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由測試工序開始,是不錯的選擇。第一,是因為測試工序若由人手來做,會很花時間和人力。而且,有些測試人手更很難做,或者很難做得好。例如,一些測試產品耐用程度、可靠性或花巧功能的測試,便可能要施加高溫、低溫、高濕度、低濕度、震盪等等。而靠人來觀察和收集數據,也很花時間、很麻煩。

第二,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愈來愈高,以往只需抽樣測試的產品,現在卻要被迫進行百分百測試。這令到測試工序以倍數增長。第三,要購買或度身訂做自動測試設備,也相當容易。而且,效率提升明顯,回報快。

效率可提升數十倍

李日生舉例說,幾年前,為流動電話生產商供應輕觸式屏幕的廠商,就還是用人手來進行測試。工人要手拿測試儀器接觸輕觸式屏幕最上層的薄膜,然後觀看儀器顯示的電阻數據是否在正常範圍之內。測試一小片薄膜,也要用上一名工人4至5秒。

但近年改用自動測試設備之後,工人是將一大片未切割的薄膜(共有20小片)放進測試設備中。將測試設備的上半部分壓下,2至3秒後,測試設備即能顯示每一小片薄膜正常與否。之後,這一大片薄膜才拿去切割。

相比之下,轉用自動測試設備之後,測試速度便可以提高約30倍,一名工人可以相當於以往30個工人!

李日生表示,早幾年流動電話還較少使用輕觸式屏幕,人手測試還勉強可行。但近兩年,幾乎所有價錢較好的流動電話全部都使用輕觸式屏幕,輕觸式屏幕的產量和測試需求大了這麼多,若沿用舊方法根本不行。

無人駕駛車間 外國普遍

更進一步的,就是整條生產線的自動化規劃。振華科技曾經與加拿大公司CanaVision合作,協助多家外國公司提升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包括汽車廠和多間藥廠。

其中,北美某大汽車廠的一個車間就被建設成所謂「無人駕駛車間」。在鐵絲網之內,完全看不見人,只見數十個工業機械人(機械臂)非常靈活地活動(他曾播放短片給記者觀看)。

李日生表示,該車間應用了多種技術和設計,所以自動化程度很高,大部分時間都不需人手介入。例如,應用了X光來檢查金屬有沒有裂縫。若某些半製成品的某些工序一次沒有做好,會自動送進翻工區(Rework Area)中,重新再造一次。輕微的問題會以紅燈和聲響顯示。若問題較大,必須人手介入,聲響則會愈來愈頻密。此外,透過電腦和多個視像鏡頭,工人亦可以了解到「無人車間」內每區的大致情况。

撰文:薛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