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屆和平獎頒獎禮除了中國外,共有19個國家拒絕出席,當中多為與中國有緊密合作關係的國家,諸如巴基斯坦、委內瑞拉和伊朗等,但也包括不少是美國盟友,如沙特及阿富汗,引起美國關注。有論者認為,這反映了中國日漸增加的區域影響力。
印度出席 未憂損關係
近期與中國關係緊張的日本,昨有派人出席典禮,政府發言人稱不會損害日中關係,「這跟日中關係無關,很多國家都出席」。印度亦有派人出席,亦強調出席與否跟印中關係無關。中國總理溫家寶下周將訪問印度,印度外長說﹕「這不是雙邊關係的問題。」
巴基斯坦越南轟和平獎政治化
但跟印度向來關係敵對的巴基斯坦,則不出席典禮。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稱,諾貝爾和平獎「政治化」,以干預別國內政,「這跟國與國之間的原則以至諾貝爾和平獎創立的精神相違」。
本身人權狀况亦屢受批評的越南也拒絕出席,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說﹕「我們希望諾貝爾和平獎能頒給更值得的組織和個人,而非用來達到某些政治目的。」
但一些原定不出席的國家,卻因為面對壓力改變主意。塞爾維亞本以不想影響跟中國關係為由拒絕出席,但決定一出,飽受批評,由於塞爾維亞正打算申請加入歐盟,有報道指歐盟官員對塞爾維亞決定感遺憾,塞爾維亞戲劇性轉軚,派人出席典禮。
美專家﹕中國借機考驗盟友忠誠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亞洲研究主管伊科諾(Elizabeth Economy)稱,中國借今次杯葛來考驗盟友的忠誠。對於部分盟友選擇附和中國不派人出席,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一名美國外交高官說﹕「我們沒有向盟友施壓要求他們出席典禮,但這確是警號。」
巴基斯坦2004年曾被美國視為重要的「非北約」盟友,接受美國大批援助,但中國跟巴基斯坦在核能及軍事上合作,貿易額已由2002年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大增至去年的69億美元(約538.2億港元),兩國希望在2014年增至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