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資銀行 大陸「圈地」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1日 05:59
2010年12月1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簽訂至今,僅5個月內就有7家台灣銀行獲准進入大陸,最新的一家台灣兆豐銀行的蘇州代表處亦將很快升級為分行,近期大陸亦有3家銀行進入台灣。兩岸金融業從破冰到互滲,開放合作大幅提速,為台灣已然趨近飽和的金融市場大開引流管道,台資銀行將在大陸開始「圈地」。

陸台目標迥異 各取所需

被台媒稱作「兩岸金融業界60年來層級最高、規模最大交流盛事」的「兩岸金融高層研討會」本周在京聚集了400多名陸資、台資銀行、證券、保險業高層,此前的幾個月,兩岸金融業往來空前熱絡,幾乎每月都有一場金融研討會或論壇舉行。不過,如何在對方市場分一杯羹,大陸與台灣目標大不同。眼下,大陸大企業貸款早被陸資銀行搶佔一空,大陸政府或授意向台資銀行優先開放針對中小企業、農村、消費類的金融市場。這類小額信貸市場正是大陸所謂「調結構、擴內需」的燃眉之急,也是留給台資銀行的可「圈」之地。台資銀行則多年來精於此道,「圈地」之戰已開始。相較之下,大陸貨幣當局對台灣市場則另有考慮。ECFA後大陸對台金融市場第一重大事件就是開通對台人民幣現鈔清算,商業銀行赴台設立分支倒是其次。幾年前台灣人所嘆「人民幣要來了」,已成現實。

各有門檻 仍將借道本港

人民幣在台熱度大增,今年7月以前島內現鈔兌換業務一直是本港的兩家商業銀行提供拋補,貨源不時告急,7月中國央行授權中銀香港(2388)向台灣提供人民幣現鈔清算,兩岸互通提升。不過,大陸資本帳戶管制未開放,仍有門檻,人民幣要完全暢行兩岸,恐需時日。加之人民幣升值預期,台島民眾大量結匯,人民幣仍是供不應求,本港未來數年仍不必憂慮人民幣境外清算主平台之地位。

台灣迄今只放行3家大陸銀行赴台,且只有代表處級別。消息稱大陸銀行駐台代表處籌建首家分行有望今年底或明年初獲准。相較大陸,台灣步調明顯謹慎。台灣多家金融控股集團的「大陸計劃」,並不只在於與大陸同業爭搶放貸市場。台灣富邦金控早已借道香港富邦銀行(0636)入股廈門商業銀行,年內又佈局保險業與金融租賃業。預計ECFA的深入,可能減低台資藉由本港進入大陸的需求。

大陸建設銀行(0939)不改赴台參股初衷,至於參股比例無論是20%還是5%都不計較,建行人士稱在台設代表處有望明年第一季度成行,並期望後發制人,銀行保險業雙豐收。

大陸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本周表示,應當鼓勵兩岸銀行相互參股,並透露國家開發銀行期望在台發行人民幣債券,顯示大陸有意化解台灣市場的人民幣存量,透過發人民幣債回流現鈔。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