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碗窰出土27年 博物館開放無期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3日 05:59
2010年12月13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長埋黃土之下600年的大埔碗窰,1983年重見天日,至今27年,政府僅將一幅面積約1700平方米的山坡列為法定古蹟。有村民透露,古物古蹟辦事處斥資96萬元,「徵用」上碗窰村兩間荒廢的學校課室,改建為博物館,工程早於2007年已完成,但博物館至今仍未啟用,質疑政府對保育重要遺址誠意不足。

古蹟辦:村民要求先擴路

古蹟辦回應稱,村民要求先為訪客中心擴闊附近路段、加設停車場及公廁,否則不應開放,但因場地所限,村民提出上述建議有技術困難,古蹟辦於08年與2011年繼續跟有關部門及村民商討,希望能達成共識,以期訪客中心展品佈置工作明年初完成後便可對外開放。

上碗窰村民馬家順表示,自從政府宣布將碗窰列為法定古蹟後,鮮有與村民接觸,直到2006年,才通知該村政府有意「徵用」村內兩間荒廢多時的學校課室,作為訪客中心,展出在碗窰發掘的文物,村民未有阻撓,只是提醒古蹟辦,設立博物館要考慮假日帶來的額外人流,因此建議興建配套設施。

07年完工 至今未啟用

訪客中心於07年完工,至今仍未啟用,內裏已裝修完畢,主要包括一台碗窰立體模型及展板等,以及預留位置放置文物及播放錄像。古蹟辦早已在館內掛出鳴謝展板,向包括上、下碗窰村代表、區議員及多個部門,還有當年發掘碗窰的香港考古學會前主席區家發致謝。馬家順指出,區家發已於年前身故,對此感到甚為諷刺(見另稿)。

古蹟辦表示,辦事處早年委託顧問研究的報告,亦同意遺迹受到保護下,應適度開放予公眾參觀。報告亦建議將停辦的碗窰公立學校課室改建作訪客中心,以展示碗窰製作瓷器的歷史、製作過程和在碗窰出土的青花瓷器等。古蹟辦於06年取得村民同意,同年展開改建工程,07年底完成,包括鞏固課室結構、更換屋頂及內部裝修工程等。

瓷器散地 環團轟政府懶理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批評政府保育法定古蹟進度緩慢,又指大埔碗窰發現至今近30年,僅得其中一幅土地被列為法定古蹟,以鐵絲網圍起,「上碗窰村整個山崗都是寶藏,政府卻任由這些文物自生自滅,青花瓷器隨處可見」,認為政府應為碗窰全面評估,將具保育價值的範圍圈起,以免遭人為或天災破壞。

明報記者 馬耀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