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何俊仁、劉慧卿、社民連主席陶君行與獨立中文筆會副會長潘嘉偉親赴挪威,出席了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禮,其中李卓人及何俊仁更以嘉賓身分出席典禮。諾貝爾委員會對出席者的服飾要求很嚴謹,必定是「踢死兔」(tuxedo),或民族服裝。李卓人、何俊仁特地購置中山裝出席。
李卓人接受查詢時表示,據他了解,除自己和何俊仁,約有30人獲邀出席頒獎典禮,大部分為民運人士。李卓人、何俊仁、潘嘉偉、陶君行打算到達挪威後會先和其他民運人士會合,然後一起到中國駐挪威大使館示威,要求中央「釋放劉曉波,抗議軟禁劉霞」,最後因航班延誤而未及參與。
李卓人指出,每年諾貝爾頒獎禮都有大批國家代表和政要出席,他們會試圖逐一聯絡,促請代表向中央政府提出釋放劉曉波、改善內地人權的要求,「我們一定會向歐盟代表請願,因為歐盟能代表多個歐洲國家,若英美政府代表也出席,我們也會提出相同要求」。——綜合《明報》新聞
■相關概念
信念(belief)
民族服裝(national costume)
國民身分認同(national identity)
■多層思考
1. 試指出何俊仁、李卓人應邀出席諾貝爾頒獎禮的原因。
2. 二人穿著中山裝在什麼程度上反映其國民身分認同?解釋你的答案。
3. 什麼因素會影響個人參與社會及國際事務?參考上述資料,加以討論。
■參考資料
1. Tung,〈時裝「包裝」政治〉,《明報》,2009.10.15
2. 呂書練,〈威嚴中山裝〉《明報》,2007.05.22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