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廢棄電路板顯像管 回收商機大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17日 05:59
2010年12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一直以來,廢棄電路板和CRT顯像管的處理都比較棘手。一是放棄那些原材料,索性運去堆填區;不然就是賣給一些山寨廠,以土法方式循環再造成原材料,但同時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有本地回收商表示,今年以來,兩者的處理方法都有突破,既可合乎經濟原則地取回原材料,又合乎環保要求。

顯像管玻璃再造免堆填

以往,本地回收業一向都有回收CRT顯示器和電視機。但問題是拆掉金屬、塑膠、電線等容易分類出售的東西之後,那些CRT顯像管卻沒有妥善的處理方法,可能只是將之拋棄。

由於CRT顯像管表面有石墨、氧化鐵和螢光粉等塗層。因此,若將之棄置在堆填區,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以往,香港亦沒有成熟的技術將之循環再造。限於國際公約,亦不可以未處理就將之出口。但科域近半年取得突破,成功將廢棄的CRT顯像管玻璃也循環再造成原材料。

特別處理後 變回透明玻璃

該公司回收了CRT顯示器和電視機之後,會先拆掉所有金屬、塑膠、電線和電路板,連CRT顯像管上的貼紙也撕掉。然後,將CRT顯像管放進密封箱中打碎。之後,再將這些黑色的玻璃碎片放進微酸性液體中,以洗掉其表面的石墨、氧化鐵和螢光粉塗層,令它們還原成純淨透明的玻璃碎片。最後,這些玻璃碎片便可以運到東南亞某些國家的廠房,熔解再造成CRT顯像管。

碎片出口至東南亞

科域國際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邱國柱和生產力促進局環境管理部總經理曾錦林認為,這種處理方案兼顧了環保要求和經濟原則。因為CRT顯像管使用的乃是含鉛的玻璃,不便和一般玻璃一起回收再用(如用來造磚);另一方面,若要用千多度高溫將那些鉛分解出來,根本就不化算。因此,將這些玻璃碎片用來再造成CRT顯像管(CRT-to-CRT),是最佳的方案。

在生產力促進局的協助下,科域設於上水的工場成功獲環保署發出化學廢物產生、處置、運載和出口共四種牌照。上月,已將11噸的顯像管玻璃碎片(約相當於2000個CRT顯示器和電視機)出口至東南亞某國,讓某家電品牌再造成CRT顯像管。

科域表示,該工場每日最多可以處理約350個CRT顯示器和電視機。希望將來能夠和商場、商會、企業、屋苑等加強合作,集中回收,以大幅提高處理量。

撰文:薛偉傑

圖:朱永倫、受訪者提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