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08年壓通脹教訓 中央免重蹈覆轍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0日 05:59
2010年12月20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未來的中國經濟,給出了「積極穩健、審慎靈活」的政策調控基調。積極與穩健、審慎又靈活看起來充滿矛盾,卻是中國當前經濟現實的需要,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太極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當年出手過重 經濟急劇下滑

2008年,中國也曾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月度物價攀升至8.5%。那一輪,政府採取了嚴厲緊縮的導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緊縮的貨幣政策」的提法。不曾想,風雲變幻,因外部金融危機衝擊,中國的物價迅速地變成了負增長,經濟出現了下滑過度。坦率地講,那一輪的調控是相當失敗的。無論對形勢的把握和出牌都存在着失誤。

當前內地的經濟形勢頗有類似2008年之處。當前往往聚焦於物價的上漲,但物價上漲並非唯一要針對的問題。事實上,當前經濟運行最弔詭的情形就是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逐季回落,從首季的11.9%回落至第3季度的9.6%;另一方面物價卻逐季上揚,到11月份終於「破五」。外部形勢,仍不樂觀,甚至有人預言,美國完全有可能再度爆發金融危機。

近似滯脹 調控難度最高

這對於中國的決策當局來說,就面臨着兩難境地,即一方面要穩定物價、避免物價過度增長;另一方面又要穩定經濟增長速度,避免增長過度下滑。這種近似於「滯脹」的情形是宏觀調控中最難應對的局面,因此,財政政策積極而貨幣政策緊縮,既審慎又靈活,隨時根據變化的情况靈活調整就幾乎成了沒有選擇的選擇。

放眼2011年及中長期,美國經濟以及整個發達國家經濟體仍將深陷泥潭。最主要的原因,是導致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有毒資產」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美國企業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依然沒有恢復。美國金融機構的資產存量甚至還在下降。巨額爛帳決定了美國經濟在相當一段時期都將在泥潭當中掙扎。

正是因為這一事實,有人警告,由於大量延遲債務的到期,2011年美國經濟甚至有再度爆發危機的可能性。2010年投放的第2輪量化寬鬆政策(QE2)倘能避免危機,已屬難能可貴,至於真正的復蘇非常難於想像。

歐美日陷泥潭 外貿不看好

歐盟方面,由於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情形比美國還糟。美歐兩大經濟體佔了全世界經濟體量的60%,至於世界另一個大的發達經濟體日本,同樣處於經濟衰退當中。

從中長期來看,許多國家將要被拖累,特別是依賴於發達市場的新興經濟體被發達市場所拖累,如果不能向內需增長轉型,完全有可能跟隨發達市場一起墜落懸崖。

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也要受到不利影響。首先,2011年的外需增長不容樂觀。2010年外貿的反彈性增長將告一段落,發達市場的低迷、人民幣的加速升值將使得外貿出口大滑下挫。預計外貿增幅將放慢至20%以下甚至更低。從內需的趨勢看,由於對房地產的調控以及緊縮效應,投資增長將出現下滑。據統計,2010年前8個月,新上投資專案按年減少了2637個,9月當月就減少了10,324個,幾乎是前8個月減少專案的4倍,因此新上專案投資增長率也從前8個月的26.3%,猛降到9月當月的13.3%。這說明如果第4季新上項目沒有明顯增加,明年的投資增長率就有可能下降到15%以下。

有調控經驗 中國仍可樂觀

但我們還是有理由撇開這些悲觀面,對2011年中國經濟樂觀看好。其一,中國的內需增長的轉型正在加速啟動。最關鍵的是城市化的加速,由於高鐵網路的打造、戶籍制度的突破、住房保障的提速,中國的新一輪城市化正在加速展開,這將構成中國經濟從外需向內需增長的偉大轉型,支撐中國經濟15乃至20年年均9%的高速複合增長。

其二、2011年及今後一段時間,受益於政府支持消費的政策以及「包容性增長」對底層群體收入增長的影響,消費有望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實際增長將維持在16%以上的高速。

其三、投資雖然會較2010年下滑,特別是房地產投資的回落可能引發固定資產投資回落,但由於「十二五」規劃的新開工專案以及保障房的提速,總體上還將維持較高增速,比2010年略低,但不會出現明顯減速。

其四,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看好中國政府的調控經驗和調控能力,能夠把握住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的平衡,不致再次緊縮過度。當前的形勢其實很像2008年,通脹再度升溫並成為社會焦點,美國經濟再度看淡並將拖累世界經濟。有幸的是,2008年殷鑑未遠,因此政府將汲取教訓,掌握平衡,從而避免2011淪為2008。從當前的政策操作看,政府在加息上表現慎重,更多採取了數量調控(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辦法,很明顯就是既要回收流動性、穩定物價,又不想讓中國企業負擔加重太快,從而導致增長下滑過度,內含保增長的意圖。

組合拳方式 料可實現平衡

事實上,中國政府完全可以用組合拳的辦法來實現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的平衡。如果政府果真能在保增長、保民生與防通脹、防泡沫的政策目標之間做到平衡,則2011年的中國經濟仍有極大的可能實現9.5%左右的較高增長,而物價亦完全可望穩定在4%上下。

如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引領下,2011年的中國經濟最可能的結果是如同中國人經常說的那樣「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還不錯」。不僅如此,以內需轉型而漸漸啟動的新一輪增長周期,更將成為世界經濟中的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趙曉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