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逢年尾,分析員策略師又會提出來年預測。以往小投資者的問題是不知道機構性投資者的傾向,隨着資訊開放,現時的問題反而是太多看法同時湧現,使人不知如何取捨,我的態度是開放性的包容(讓我把握市場的看法及傾向),批判性地研究(使我不會隨便相信權威、人云亦云),選擇性地重組(從而製訂個人的投資決定)。
以下是兩位著名分析員對2011年的大局預測,每點之後(括弧內)是我的一些隨想式反應﹕
以經濟測股市 落後形勢
第一位是David Rosenberg,他近年是經濟股市淡友,美元美債好友,其預測是﹕
一、標普500指數2011年的綜合目標為1350點及4%美國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都是太高的目標,彭博通訊的策略師調查沒有一個策略師看淡股票,顯見好友自滿 ,所以2011,最少上半年,並不樂觀。股價處於高位,已反映盈利增長及經濟增長,估值雖未極端(但屬於昂貴),然看好情緒卻是極端。應該等候回調才買入「特別情况」(special situation)股份——穩定息率增長,低估值,良好資產負債表,與北美經濟增長低相關系數的非周期股份。買入的目標是不受歡迎的界別,如公用、油管、石油收入、藥業、食品及雜貨店。
(他的「特別情况」標準根本是平時應有的選股標準,他以經濟增長為出發點看淡股市已錯了一兩年,還是不知悔改。)
二、2011年美國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估計將放慢至2%或更低,這不是雙底而是慢增長,所以(國際性)增長股並不看好。
(有些增長股在經濟持續低迷之下保持盈利增長,選股啊!)
三、歐洲財政及主權信貸問題揮之不去,美國州及地方政府的財政不穩定也會延續,中國收緊銀根是另一不穩定因素的源頭,在眾多不穩定因素之下,波動自容易上升。
(什麼波動?引伸波幅已跌至16。)
四、美元兌日圓(日本政府希望超值日圓下跌)及歐元(歐元區實行緊縮財政政策,需要弱歐元來刺激經濟)將會上升。
(這是某種共識,什麼會引發日圓下跌呢?)
五、新興市場將會不振,因為中央銀行會收緊銀根以打擊通脹,中國股市可能已經可能見頂。
(新興市場在2010年第4季已經不振,問題是還有多少跌幅。)
六、美國2011年財政借貸需要低於2010年,利率曲線太過傾斜,所以債券息率會下降。
(那為何近月債券息率飈升?)
七、加元超值5美仙,會隨商品價格下跌,原材料被過分看好,亞洲收緊銀根是原材料上升的阻力。加拿大有可能大選,美國政局在2012年之前不會大變,因此加元前景須小心,惟93美仙時則值得看好。
(怎樣解釋近月商品價格的強勢?市場不知道亞洲收緊銀根嗎?)
八、通縮仍是美國的中期主要威脅,銀根周轉速度並未因聯儲局政策而加快,勞工市場仍存大量過剩生產力。
(這些憂慮阻不了2010的升市!)
九、企業債券再不廉宜,財務及公用股、5至7年期、BBB-BB級的債券仍有價值。
(低位企業債券仍有價值,那不正表示經濟不會太壞?)
十、最大的宏觀風險是美國樓價再度下跌,實際上這被忽視的情况正在出現。
(美國房屋市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已很低,重要性已減,而所謂樓價再度下跌,是跌多少呢?3%至5%的跌幅是否不能應付的宏觀風險呢?)
股票債券優劣 視乎以哪指數比較
另一位是Richard Bernstein,他是看好的。
一、 美元雖被普遍看淡,但美匯指數在2010年上升約2%,而大多投資者忽略了美元在2008年4月已見底,美元料在2011年繼續上升。
(見底之說有何根據?澳元兌美元,日圓兌美元便曾/正高於2008年4月水平。)
二、美股表現會優於新興市場,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在12月初上升15.9%,標普500指數則上升11.9%,兩者相差比很多投資者預期的小。更重要的,是標普500指數的表現優於金磚四國(+8.7%)更是少人預見。新興市場的盈警數目領先世界,估值又昂貴,所以美股表現會優於新興市場。
(這是很正確的事實描述,相信很多小投資者仍不覺察,但會否已成了機構性投資者的共識呢?)
三、股票表現會優於債券。股票和債券在2010表現相若,標普500指數上升11.9%,美銀美林15年以上美國庫債券指數回報10.4%。預期在美國經濟回升,長期利率會正常地向上,股票表現會優於債券。
(根本所謂股票或債券誰優誰劣,很視乎拿哪個指數來比較。)
四、黃金將會負回報。黃金已是純動力炒作,動力市場既刺激,傳媒又愛報道,但動力市場升得快亦跌得快。美元在2008年4月已見底,通脹預期又低,故黃金動力將被有基本因素支持的股票取代。
(為何在2011年黃金動力會退減呢?新興市場加息的可能是否足夠的因素呢?)
五、經濟正進入經濟周期的中段,長期利率在周期的中段通常會上升200至300點子,就算經濟增長低於平均,長期利率仍會顯著上升。
(長債真的升至5%至6%又維持的話,股市可以應付嗎?)
六、能源及原材料股表現會優於大市。
(此點似是市場的共識。)
七、美國消費股表現會優於新興市場消費股。新興市場消費股是新興市場基金的至愛,隨着愈來愈多新興市場的通脹來臨及收緊銀根,新興市場消費股很難再達到預期;反而美國就業改善會強於預期,有利美國消費股。
(美國消費股其實已升了很多啊!)
八、細價股繼續優於大價股。摩根士丹利環球細價股指數截至2010年12月初上升21.7%,遠高於摩根士丹利環球指數的10.2%,但投資者仍未被細價股吸引。美國細價股已連續3年表現優於中國股市,2011年預期盈利增長倍於中國股市,股值則是其一半。
(這是有趣的觀念。)
九、美國市政債券表現會優於新興市場貨幣債券。投資者對風險極高的新興市場貨幣債券趨之若鶩,對傳統上安全的市政債券避之則吉,認為這次是不同的,真的嗎?
(市政債券憑什麼翻身呢?)
十、日本在2010年表現優於中國800點子,對中國的期望仍遠高於日本,日本表現仍會優於中國。
(看日本反彈已是每年都有的「相反」意見了。)
十一、歐元會存在,歐洲會復蘇,但第2儲備貨幣的地位則是俱往矣。
(歐元現被普遍看淡,但仍未破1.1779低位。)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見http://www.mpfinance.com/le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