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著名財經雜誌《巴倫》8月曾發表名為《提防這種中國出口》的詳盡報道,描述了中國企業借殼上市的爭議手法,呼籲投資者小心。
報道指,借殼上市的融資規模很少超過10億美元,近年已有350家中國企業利用這種方式在美上市,總市值最高時超過500億美元。由於中國經濟增長快,不少美國投資者都希望從中獲利,但《巴倫》指出,大部分借殼上市企業股表現慘淡,總市值已縮水至200億美元,較高峰跌了六成。這些企業帳目混亂,向美國證交會申報的財務信息往往與跟中國監管機構申報的有出入,規模遠較向美國投資者所描述的小。
借殼企業總市值縮水六成
報道一出令不少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價大挫,引起有輿論質疑它有欠公允。一些華企認為《巴倫》只挑有問題的機構來做文章,一竹篙打一船人。但大連綠諾11月出事卻令外界察覺問題的嚴重。研究機構Muddy Waters11月發表報告,指綠諾有欺詐、高層挪用公款以及虛構客戶交易。Muddy Waters同時賣空綠諾股票,綠諾股價大插水,而納斯達克亦以綠諾未能拿出證據反駁報告,將其停牌。
美專家﹕金融詐騙非華企獨有
在《巴倫》報道刊出後,專研借殼上市的美國業界人士費爾德曼(David Feldman)在網誌稱,中國一些企業的確面對法律訴訟問題,但金融界差不多每個人都難免。他指出,以WorldCom及Enron為例,它們都僱用一流的核數師的法律顧問,但一樣可以瞞天過海。近年一些華企還因信息披露不足而在美國面臨集體訴訟,有論者認為中國企業要加強審計,以符合美國的文化。
回應 (0)